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药膳食疗研究 年份:2000
[报纸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 年份:
妇女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症者,称为“经行头痛”,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发作与月经有关,每伴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症状轻者经净而渐愈,严重者可过延日久而疼痛不止,影响患......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食品与健康 年份:2002
白带异常是指妇女白带明显增多,白带色质、气味异常,并伴有一系列全身、局部不适症状的病症,为妇科常见病证之一。中医认为,白带异常主要是由于脾气虚弱、肾气不固、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85
笔者自1980年起在门诊运用刺络拔罐加艾灸治疗落枕患者60例,一次治愈者28例,二次治愈者23例,三次治愈者9例。现将具体治疗方法简介于下: 一、取穴:以患侧阿是穴为主,配...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年份:1986
肱骨外上髁炎为伤科常见疾患,尤其好发于手工业工人、炊事员及家务劳动者,是由于肘部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用力过度而逐渐发生的一种微细损伤,具有起病缓慢、病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年份:1984
腰肌扭伤是常见病之一,自1981年起我室运用刺络拔罐配合药条灸的方法,共治疗腰肌扭伤患者60例,收到较好疗效,具有取穴少,操作简便,无付作用等优点,现将其治疗方法简介于...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3
黄芪为豆科植物。是常用的中药材。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其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创立了许多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但是象清代名医王清任那样喜爱用黄芪,把黄芪在诸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年份:2004
网球肘中医称为“肘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劳损性疾病,我们应用梅花针局部叩刺加艾炙治疗20例,效果颇为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8例,20岁—40岁13例,40...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份:2007
妇女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称为“月经过少”,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若久不治愈,常会发展为闭经,危害妇女身体健康...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1
本文以《温病条辨》有关论述为依据,对吴鞠通运用养阴护津法治疗温病的经验,从理、法、方、药进行了剖析,综汇为九大治疗法则:①宣散护津法;②退热生津法;③凉血滋阴法;④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1
对于口臭的防治,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以及平时注意口腔卫生外,下列中药小验方可以帮助消除或者减轻口臭,不妨一试。 1、取川芎10克、白芷10克、佩兰10克、藿香10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份:1999
车前草为车前草科植物车前的全株,性味甘寒,入肝、肾、肺、小肠经,传统功用为清热利尿、渗湿止泻,并可清肝明目、止咳化痰,主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黄疸水肿、热痢泄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新中医 年份:1991
金锁固精丸出自《医方集解》,方由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莲子共六味药组成,为治疗男子精滑不禁之名方,笔者本其补肾固涩之功,辨证化裁治疗多种妇科疾患,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农村新技术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年份:1986
本方为笔者自拟,经长期用于临床,对婴幼儿荨麻疹确有良效,兹介绍于下: 方药组成: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藓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30...
[报纸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 年份:
肋间神经痛是胸神经根或肋间神经由于各种原因受损而产生的一种疼痛综合症,其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肋间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肩、背或腹部,疼痛性质多为刺痛、灼痛、或?......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四川中医 年份:1991
本文以《温病条辨》有关论述为依据,对吴鞠通运用养阴护津法治疗温病的经验,从理、法、方、药进行了剖析,综汇为九大治疗法则:①宣散护津法;②退热生津法;③凉血滋阴法;④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2
多年来以《景岳全书》中的解肝煎加减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满意,现介绍于下:药物组成及用法:白芍10克,茯苓10克,砂仁5克(后下),半夏5克,陈皮10克,合香10克,白术10克,甘草...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中医药学报 年份:1984
黄芪赤风汤见于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方由黄芪、防风、赤芍三味药组成。方中黄芪用量独重,大补元气统治气虚,防风祛风解痉止痛,赤芍活血行淤通络,药虽仅三味...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宇俊,,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0
香港脚为民间通俗叫法,在医学上称为“足癣”,是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痛,这种病多发生于脚趾、趾间、脚底等处,初起时有小水泡,破溃后局部潮湿、糜烂、皮肤变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