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根柢在人”──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过程检讨(之一)李存煜1971年6月,在维也纳举行的“发展中的选择”世界研讨会上,智利思想界领袖萨拉扎·班迪博士在总结落后国家现代化道路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3
【正】 三十年代初,文坛上发生了左翼文艺阵营跟“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之间激烈的文艺论争。冯雪峰同志在这场论争中的立场和态度,在五十年代的反右斗争中,被看作是他“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3
本文试图克服以往历史人物研究中“思维的幼稚性”,着意从社会环境诸因子在特定时期的基本性态与人物的动机定向及行为方式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其人格发展的内在态势,从而揭示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6
关于人物性格,其典型意义的普遍性与人物主体的独特性的“辩证统一”,是通过怎样的生理、心理机制来实现的?它的运动过程怎样?人物性格之所以成为“这一个”有机系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96
“国民性”与“民族性”在鲁迅的文章中是一对交替混用的同义词并有其特定的内涵。生死存亡问题促使鲁迅批判理性的觉醒和成长,而对历史教训的总结则使其思考的角度和深度有别......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文章首先指出,普列汉诺夫的“五要素公式”把社会心理纳入历史唯物论,看作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中介”,有着开拓性的意义。然后探讨了人的心理结构,作了横向与纵...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徐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9
这是论文的第三部分,按照“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个体意识”三个层次的深浅顺序,逐一论述了其形成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在对鲁迅认识的历史上,能够标出许多有创见并深具影响的批评家和捍卫者。其中冯雪峰和瞿秋白的名字不能不占有显著的地位,他们对鲁迅的认识和阐扬,不论就时机还是就观...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苏曼殊论》全文共五部分:一、坎坷身世;二、人格与心理潜影;三、挣扎于出世与入世之间;四、文化眩晕中的心灵形态;五、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限于版面,此录后两部分付梓...
[报纸论文] 作者:李存煜, 段柯,, 来源: 年份: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徐州关键是要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增强对高层次要素的吸引力和融合程度,构建和强化城市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新兴产业+新兴市场+投融资金融平台......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王庆宇,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徐州市的农业发展将受到一定的冲击。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加入WTO后对徐州市农业所带来的正、负面影响,从质量因素、成本因素、价格比率、产品竞争力、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存煜,徐荣街,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1996
本文对张资平的创作给予扼要的评述,既肯定他某些作品的积极意义,又对其以“△”为特征的性爱小说创作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力求客观公正地评述张资平从一名追求进步的文艺青年逐......
[期刊论文] 作者:杨圣明,李存煜,程言君,, 来源:管理学刊 年份:2011
如果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在不断发展完善中奠定了“中国模式”60年辉煌的制度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第一次战略抉择,那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决定中华民族复兴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