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28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1996
用科技促进中西部经济升腾的理论和战略李喜岷郑州工学院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东部与中西部经济的差距日益拉大。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使中西...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云南科技管理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现代营销 年份:2004
新科技企业在完成了产品开发之后,大多已经积累起来了相对市场上产品明显的技术优势和性能优势,因而往往充满自信并对前景十分乐观。但实际上这些企业真正发展壮大起来...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2002
一切科研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导致知识要发生某种变化,因此如能大范围地把握知识运动变化的现状就能从宏观全局上动态反映整个科研的现状.利用场概念和场理论加上科学计量学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87
【正】 技术的发展有显著的生物特征。例如每个技术载体都有寿命,(注:技术的寿命应这样理解:如果技术为社会所需并转化到生产系统中,技术就是“活”的。反之,则技术是“死”...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88
不发达国家对外开放所面临的困境是如何摆脱国际、国内双重结构失衡带来的经济恶性循环,经济学家们认为这只有依靠引进技术。但现实表明,技术引进本身也存在恶性循环。于是我...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文史精华 年份:2002
当国人仍回味在申奥成功的喜悦中的时候,我们自然要回想起历史上第一位代表中国人冲击奥运比赛的英雄人物--已故的刘长春老人.因为大家都知道,从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人参加...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1991
当今,虽然在报刊上围绕“技术引进”这个题目作的文章很多,但笔者认为究竟该如何理解“技术引进”概念的正确含义,目前仍是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时常见到有人从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1991
【正】 在世纪交替之际,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站在她奋发图强的历史转折点上。但当我们以冷静的眼光审视其发展的主要承载体——跨世纪的一代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时,却不能不为其...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1991
【正】 以往,我国的技术引进显著地存在着如下一种过程特点,即:引进→与世界技术水平差距暂时缩小→技术水平停滞→与世界技术水平差距再次加大→再引进的反复循环。似乎进入...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1988
【正】 在中国的人才们身上总笼罩着一种悲壮凝重的色彩,有人说他们是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往前爬的人。为什么他们的成才道路总显得那么坎坷不平呢?初探其因,笔者认为大概由于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管理研究 年份:1988
【正】 一、高技术引进特区究竟该办在哪?——一个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我们办特区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引进高技术,把特区办在沿海是认为沿海地区的原有基础和消化吸收能力好。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经济·社会 年份:1986
【正】 如果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得到协调一致,就会发生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这样一种相互增益的效应。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物理上的共振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云南科技管理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引进与咨询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企业研究 年份:2002
曾被某些商界权威媒体和专业评论人士判定为商战失败范例的原巨人集团老总史玉柱,现在又重现商战的江湖,并以两个大手笔的动作令商界 瞠目,媒体结舌。一是向公众宣布已偿还四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年份:1987
大科学时代,以学科群为整体的科学正日益兴旺发达,研究这类科学的特点是科学学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科学研究的取向性、科学研究的参考框架、科学发育的过程、人才群的结构等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决策探索 年份:1991
这些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建国以来第三次大的引进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已花了1000亿美元的引进费。同前两次大引进一样,成绩无疑是明显的,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
[期刊论文] 作者:李喜岷, 来源:企业经济 年份:1989
将近年来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工业总产值各自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做一番对比,可以看到中部经济的相对衰落正在加快。1982年至1988年这六年间,东部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