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6
作者对依恋理论中的几个热点课题,包括依恋理论中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对依恋类型的测量,依恋的文化差异和依恋的世代间传递等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胡平等(2003)的研究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年份:2006
目的探讨母亲的依恋类型与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两种成人依恋测量问卷-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调查表(ECR),以及改编过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小学五年级246名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应用心理学 年份:1991
本文详细介绍了认知过程中反应时实验的最新进展—“速度与准确率分离技术”(SAD).对其实验方法和理论基础作了全面的介绍,并与传统的 RT 实验和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范式(SAT)...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心理学报 年份:2000
该实验考察了在“知道感”(FOK)任务中的字词和图片的感受性和判断标准的差异。实验运用Hart的“回忆—FOK判断—再认”(RJR)范式,用字词和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采用两种不同的加工水......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依恋理论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解母子关系的情绪联结的基本框架,也为理解情绪和依恋的内在表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信息加工的研究思路.从依恋理论中的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出发,...
[学位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北京大学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5
依恋理论不仅提供了一个理解母子关系的情绪联结的基本框架,也为理解情绪和依恋的内在表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信息加工的研究思路。从依恋理论中的内部活动模型的概念出发,...
[期刊论文] 作者:韩笑, 李同归,,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以186名职业院校教师为被试,采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和倦怠问卷对其心理资本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职业院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比较高,人际型心理资本高于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王苏,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2000
本文通过设置不同的线索条件对短时记忆中范畴组织和通道组织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采用了通道线索组、范围线索组和混合线索组三种条件,并设置了五种词表比例。在通道线索组中,每个词表是同范畴字词,但一半用视觉呈现,一半用听觉呈现;在范畴线索组中,两类词分属两个不......
[期刊论文] 作者:王甦,李同归,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97
本实验采用多点视觉定位作业,研究视觉定位中的两种参照对定位成绩的影响。实验采用一些附加线条与三个刺激形成有特征的刺激图和无特征的刺激图,并与附加线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杜姗姗, 来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年份:2005
目的:探讨生病住院必须进行手术时患者的依恋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两种常用的成人依恋量表——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对住院接受非肠道手术的50名患者进行依...
[会议论文] 作者:李同归, 王争艳,, 来源: 年份:2009
专题简介:半个世纪以来,国外有关依恋的研究蓬勃发展,研究范围不断地扩展,从婴儿依恋,扩展到了成人依恋,以及团体依恋,可以说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无处不存在依恋的踪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同归,刘飏,,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2
从依恋理论出发,基于Smith等(1999)的研究,论述团体的功能以及可作为个体依恋对象的原因,介绍团体依恋的概念,并以亲密关系经历量表为基础编制了"团体依恋量表"(GAS)。对1571...
[期刊论文] 作者:王甦;李同归,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94
本实验探讨了对置于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圆中的刺激点所进行的1点定位、2点定位、3点定位,并比较了在定位有框架和定位无框架时的情况。结果发现:(1)在刺激呈现时间为100ms和300ms时.在3种定位任务中,当定位有框架时被试定位的绝对误差均小于定位无框架的。(2)在两种呈现时间下被试在3种......
[期刊论文] 作者:韩笑,李同归,, 来源: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4
采用本土心理资本量表,对随机抽取的186名职校教师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职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水平较高,且人际型心理资本水平高于事务型心理资本水平,但在人口学变量上,女教师、工...
[期刊论文] 作者:万露,李同归, 来源: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年份:2009
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童年依恋经验的再现,与早期依恋不同的是,它不仅是建立于童年依恋经历的事实之上,更是建立在成人对早期依恋经历的评价之上[1-2].成人个体不仅有个体对个体的一种依恋(即关系依恋),其依恋的对象是一个具体的人,也有对团体的依恋。......
[会议论文] 作者:刘红梅,李同归, 来源:2014中国广州第二届国际养生大会 年份:2014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同时也逐步认识到仅仅强调生理上增强人的体质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因此,养生和养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但已有的文献大多从养生的形式、方法及功......
[期刊论文] 作者:王Shu 李同归, 来源:心理科学 年份:1997
本实验采用多点视觉定位作业,研究视觉定位中的两种参照对定位成绩的影响。实验采用一些附加线条与三个刺激形成有特征的刺激图和无特征的刺激图,并与附加线条的情况进行了比较。有特征的刺激图是指这些附加的线条与刺激点构成一定的特征,如一个字母或图形等;无特征......
[期刊论文] 作者:檀晓晓,, 来源: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17
为了探究长距离亲密关系中依恋与情绪调节方式的基本情况,采用李同归、加藤和生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Gross编制的《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对93名正处于长距...
[期刊论文] 作者:马红霞,高志华,李建明,李君,张淑昕,江东,张会欣,,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年份:2010
方法采用李同归等人修订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和杨宏飞修订的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FMPS)中文版对42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