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8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李伟绮,, 来源:兰州大学 年份:2010
近年来,随着生态学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的深入,对植物物种功能特征(Functional traits)和功能多样性(Functional diversity, FD)的关注越来越多,己成为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 来源:数字化用户 年份:2019
在电力系统之中电气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系统运行水平.所以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就要定期实施高压试验.基于此,本文就...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年份:2016
采用大田试验对绿洲灌区玉米覆盖黑色、红色、蓝色与透明4种颜色地膜,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地膜栽培的玉米相比透明地膜的经济产量增产率表现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份:2016
分别对玉米、豌豆带进行覆膜、不覆膜处理做大田试验,研究豌豆-玉米间作体系的产量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覆膜比不覆膜显著提高了作物的籽粒产量和生物学产量。......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赵建华,孙建好,,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2014
研究了41豫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5个玉米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9 mL/L两个浓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对玉米种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供试玉米品种种子虽然对低...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李伟绮,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20
于2012年和2013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灌区设置8种种植方式:单作豌豆不覆膜(P)、单作豌豆覆全膜(FP)、单作玉米不覆膜(M)、单作玉米覆全膜(FM)、玉米‖豌豆不覆膜(M/P)、覆条膜玉...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2013
概述了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形成背景、应用范围、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对作物的影响,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好,赵建华,李伟绮,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2012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方法,通过光温系数的修正,计算了甘肃河西走廊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单作豌豆、小麦间作玉米、豌豆间作玉米等5种作物种植模式的光温潜力。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孙建好,李伟绮,赵建华,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2019
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照中村、照一村、新沟村、下坝村等5个村2015年的小麦、玉米施肥情况。结果表明,调查样本的小麦、玉米施肥以氮素和磷素投入为主,钾肥投入量少或...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孙建好,赵建华, 来源:甘肃农业科技 年份:2019
实地调查了高台县新坝镇暖泉村、新沟村、下坝村、照中村、照一村等5个村2017年的小麦、玉米种植情况。结果表明,农户对作物的品种重视程度不够,调查样本中46%的农户种植的小...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李伟绮,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8
在间作系统中,间作作物间合理的共生期可有效提高间作系统作物对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而间作作物播期直接影响间作作物间共生期的长短,由此导致的时空生态位分离会直接影响到...
[期刊论文] 作者:江小雷,李伟绮,张卫国,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9
利用室外盆栽方法,就8种一年生植物的相对生长率、比叶面积、叶十物质含量、株高、根深和单位叶面积根量等6个功能特征与生物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采用的8个植物......
[会议论文] 作者:江小雷;张卫国;李伟绮;, 来源: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 年份:2008
利用人工构建的小尺度植物群落就生境空间变化对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各物种单播表现大不相同,说明生境空间的大小......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陈伟,李伟绮,, 来源:作物杂志 年份:2013
通过设置蒜苗、甘蓝、豌豆、大豆、胡麻、小麦与玉米间套作,研究不同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外,其他模式土地当量比(LER...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李隆,李伟绮,, 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年份:2017
间作系统中作物种间距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产力,因此,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获得高产的前提。本研究总结归纳了2010年甘肃武威和2014年甘肃张掖的小麦/玉米、蚕豆/t,米间作......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李隆,李伟绮,,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2
间作体系中改变作物的种植行距可改变体系作物的种间互作效应,影响作物产量。本研究通过设置豌豆/玉米间作种植体系中玉米的5种种植行距(0 cm、20 cm、40 cm、60 cm和80 cm),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伟绮, 林玉红, 孙建好, 赵建华,, 来源:北方园艺 年份:2012
采用四分位法,对兰州百合优势产区的兰州市西果园镇袁家湾村和堡子村农户收入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个村不同收入来源结构中,农户种植百合对其家庭总收入的影响。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孙建好,李伟绮,吴科生,, 来源: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份:2013
研究了河西灌区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施肥水平下豌豆/玉米间作体系在产量及水肥资源利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和栽培措施显著影响间作系统生产力,其中高产模式(r13)优势明显,较农......
[期刊论文] 作者:赵建华, 孙建好, 陈亮之, 李伟绮,, 来源:大豆科学 年份:2004
为探明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玉米种植行距对间作作物生长及种间资源竞争的影响。在固定带宽的大豆/玉米间作系统中,设置10,20,45,60和70 cm 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分析间作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闫妍名,孙建好,陈英,李伟绮,赵建华,,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5
在河西灌区研究地膜覆盖春玉米栽培技术,探求不同覆盖方式对当地旱地春玉米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全膜覆盖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膜上覆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