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6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通过对《柳宗元集》中相关内容的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鲁人左丘明,曾言事孔子,稍先于或稍晚于孔子或与孔子同时,为《国语》的作者;其次,《国语》总体上文胜而道蔽;再...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2014
苏区时期是中共历史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最好的时期之一,这得益于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张闻天在《红旗》第62期上发表了《关于新的领导方式》一文,文章围绕党群关系问题,反...
[学位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 年份:2008
儒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除却孔孟宋明心性天人合一之学的一脉潜通外,还有为理学家所斥为“异端”的非正统儒学,后者彰显的仍是儒家的精神。如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虽表现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2016
《红旗周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是上世纪30年代中共主要的宣传媒体之一。它非常重视对"群众化工作方式"思想的宣传,传达了中央苏区"群众化"思想的核心内容...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自然"除却Nature之意外,还有"自然而然"、"己"和"自身"的意思,与"自"之意紧密关联相通。柳宗元通过对传统"自"论的继承,创造性地发展了荀子——王充的路线,从构成世界整体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史的主题,哲学又是哲学史的总结,冯契的智慧说理论自然离不开天人关系。综合西方认识论中的主客关系,可以把冯契的智慧说定义为超越主客二分式的新层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8
在冯契那里,人的本质的发展内在地包含四个方面:自在之物向为我之物的转化;本然界向事实界、可能界、价值界之间的转化;真、善、美的统一和发展;自由的发展和实现。它们共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唐代儒学由于外部佛道势力的冲击和内部经学的僵化之困而日益式微。因此,如何恢复儒家经典的生命力来复兴儒学成为中唐主要的时代课题。新《春秋》学派批判“以讽诵章句为精,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柳宗元对唐宋思想转型和宋明儒学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主张"宣涤凝滞,统合儒释"的开放创新道路,倡导"文以明道"的古文运动,发扬由我而得圣人之道的义理学;另外,在柳宗元...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辨伪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从源流、著述作者、文辞、史实、文义内容等角度对诸子学产生了系列的怀疑,并进行论辩。柳宗元这一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孙中山论吸取西方自然科学的成果,形成了世界观意义的进化论;他的进化论包括宇宙进化论、生物进化论和历史进化论;他将进化论运用到历史和认知领域,提出了“突驾”说和进化认识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孙中山在社会发展和进步方面提出了“突驾”说 ,主张社会历史的发展可以跨越其中一个阶段而跃进到更高的阶段 ;“突驾”说的提出有其背景和依据 ,实现突驾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孙中山熔铸中西文化之精华,提出了历史进化论思想.该思想超越于西方进化论,注重人力和互助在历史进化中的作用和社会的飞跃发展,提出人力胜天、"突驾"说和"互助"论观点,总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2006
冯契的《智慧说三篇》中,评价与认知的相互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主观性、差异性程度的不同;意义不同或效用范围不同。冯契认为评价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2010
柳宗元在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利安元元"的思想主张,其中最具有创造性的是"利民"和"民利民自利"的思想,这一思想正是对横征暴敛和烦政拏令的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同时...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年份:2016
艾思奇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与以下四个方面有着紧密联系:(1)对当时脱离社会实际和到处胡乱套用哲学公式的研究倾向的批......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求索 年份:2008
柳宗元在特定的理论前提下,阐释了经权的辨证关系及其合理对待,并与“当…宜”相联系,提出了“经权”对待的最高目标“大中之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学术界在探讨唐宋思想转型端绪和探寻宋明理学的端倪时,一般都注意到韩愈在儒学复兴方面的贡献,却往往忽视了柳宗元。事实上,与韩愈同时的柳宗元同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怀疑精神乃儒学的内在生命力。处于中唐儒学复兴思潮背景下的柳宗元,在疑古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主要表现为对《国语》进行了系列的批评和非议而做《非〈国语〉》六十七篇,...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伏清,, 来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