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7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中云, 来源: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1995
开拓创造标举新帜──李丕显美学观略论中云卓有建树蜚声美学界的李丕显教授,自新时期以来,始终执著于美学研究,笔耕不辍.十余年间,他发表了数十篇美学论文,出版了《审美小札》(青海...
[期刊论文] 作者:邵中云,, 来源: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2004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简评李丕显《审美发生学》邵中云享誉我国美学界的李丕显教授,多年来一直挥汗耕耘,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大厦的建设铺下了一块块基石。他的《黑格尔美学论...
[期刊论文] 作者:章旭清,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1
作为《中华学人论丛》之一出版的《美苑撷英录》是李丕显教授继《审美小札》、《自然美系统》、《审美发生学》、《美学初鸣集》之后 ,在“寻美探幽”的旅程上的又一次归拢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4
周易忧患情结试探李丕显《易经》作为一部占筮之书,其中渗透着万物有灵、天人感应、心诚则灵之类观念,但也包裹着丰富深刻的心理学的内涵、意蕴,其核心是那么一种“忧患情结”。...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4
西方美学研究的一部力作李丕显近几年来,国内关于西方美学的研究业已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既有通史的研究,也有断代的研究;既有国别的研究,也有世界范围的研究;既有重于历时性的分析,也有重于共时性的分析;还可以从一个国家...
[期刊论文] 作者:臧杨柳, 来源: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李丕显、陈望衡先生合著之《黑格尔美学论稿》,一方面对黑格尔美学中体现出的软弱、妥协、近视的一面作了剖析,...
[期刊论文] 作者:邵忠云, 来源: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正】 年轻的美学家李丕显教授在美学领域艰苦跋涉,勤奋笔耕,论文和专著斐然可观。继《审美小札》、《黑格尔美学论稿》、《美学导论》之后,我又读到了他的《自然美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高驰,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9
李丕显的《寻美探幽——美学初鸣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5年11月版)是作者近20年美学研究艰辛跋涉的一次检阅和总结。全书共分三编:上编侧重于审美对象,审美意识以及美学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9
[会议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 年份:2004
李泽厚同志的《美学论集》的出版,是许多美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同志翘望已久的。《美学论集》和已出版的《批判哲学的批判》、《美的历程》(即《中国美学史外篇》)合在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02
以美育代宗教,通过艺术和审美活动建构人的感性生命和情感寄托,是对现代世界课题的积极回应,是对宗教双重性格的辩证扬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在今天仍具有实践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1987
自然向人生成。“人”的生成经历了极其漫长的蒙昧阶段和野蛮阶段,而后才跨进了文明阶段。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在人类生成的过程中,在人类进化征途上的神话...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在现代文艺理论家中,一直被视为"异端"的胡风、冯雪峰始终以其独立的思考和研究显示出独立的人格.他们在解放前和解放初,反对理论上的机械论和教条主义,反对创作上的概念化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1988
新时期以来,出现一股持久不衰的“美学热”。关于美学的哲学基础、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审美经验的心理学分析,以及部门艺术美学、技术美学方面,都提出不少新的见解,美...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3
《易经》的基本性质是占筮。占筮究竟何所由来?占筮背后的文化底蕴是什么?占筮之于国人思维乃至中华文化有什么影响?……对于这些问题,汗牛充栋的易学传统诠释并未做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临沂师专学报 年份:1993
汉语的句子表达跟其他语言比较起来颇为特殊。在句子的组织构造、流转变化、表情达意等方面,汉语都有迥异乎其他语言特别是印欧系语言的许多独特之处。汉语句子表达的独特之...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2
【正】 “道是无情却有情”——移情之“移”艺术、审美活动中的移情现象,已经逐渐为人承认和重视了。不是么?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来是无情无意的,可是在人眼里,竟然都能变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于乃昌同志的《西藏审美文化》一书摆在案头,果真是先睹为快。因为这是我所见到的第一本集中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审美文化的专著;而且一读之下,进而感到它有几个值得称道的突出...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内美学大讨论,体现了有限的学术自由,一方面难免其时代印痕和负面影响,一方面却也难能可贵。它带来了美学学科的发展与繁荣,有利于独立的学术人格和独...
[期刊论文] 作者:李丕显, 来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胡风与何其芳的新诗创作有不同倾向。走上理论道路之后,一个具有独立的理论品格,独创的理论个性,始终结合创作经验;一个染上明显的教条主义,常常“忘记”创作经验。而后者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