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4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 年份:1995
“苏南模式”的现代特征与发展趋势朱通华“苏南模式”,是指由江苏省南部的农民率先实践的——以集体经济为主、以乡办和村办工业为主、以市场调节为主、以依托中心城市为主、...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中国软科学 年份:1997
书生角色与一个历史的难题朱通华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士农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但又从未获得满意解决的关系。这种读书人与种田人的关系,实质上是脑力劳动者与体力...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总干事朱通华,干事秦廷栋、甄为民。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干事会改组并扩大,由费孝通教授任名誉会长,薛家骥、王淮冰为顾问,朱通华仍为总干事,秦廷栋,甄为民为副总干事,吴大声,居福田为常务干事,干事会扩大至十...
[期刊论文] 作者:沈立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2
【正】 费孝通和鹤见和子等著、朱通华和字野重昭主编的《农村振兴和小城镇问题》1991年9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内容新颖的学术性专著,包括中、日双方11位学者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继平,, 来源:群言 年份:2010
上世纪80年代,在时任中共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我的老领导朱通华同志的安排下,我曾有幸跟随费老多次在江苏各地做城乡关系与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课题的调研。虽然20...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2003年是费孝通先生的名著发表20周年.这篇著作发表以后,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写了大段的读后感,"这本小册子是值得一看的.文字将近四万,太多了一...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费孝通先生的学术研究是紧密围绕着中国重大实际问题的.说得直白一点,他的研究重点之一是研究农民致富,志在富民(另一个重点是民族问题).这项研究,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拍手叫好,...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2003年11月6日,我在南京参加了有北京、上海、江苏部分专家学者与会的费孝通发表20周年座谈会.一个月后的12月7日,我又参加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时代,要求开创和实行正确的治政观和治政手段,即实行正道。正道不是王道、霸道的简单组合,而是适应时代潮流,融现代精神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升......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小城镇建设 年份:2000
根据许多小城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不成功教训,在建筑形态方面,可以注重或遵循如下六大原则:(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应放在首要位置。建设任何一座小城镇,其建设的规划、设...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当代思潮 年份:1994
“苏南模式”从8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到现在,又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几年。在这不平常的十余年间,苏南农村确实经历了“柳暗花明”,又是一番天地。本文想着重议论一下“苏南模式”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晚报文萃 年份:2015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的一幅设色山水画,最近拍出了12万元的高价。这才知道,原来苟慧生曾是沪上国画名家吴昌硕的入室弟子,23岁时正式拜师学画,27岁时被当时公认为四大名......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群众 年份:2010
2010年是费孝通先生的百年之年,凡是同他有过较多接触的人,都会萌生“写一写,写一点”的想法以纪念这位老先生。  费先生是一位有着丰富感情的大学者。他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地方是占有很大位置的。一是吴江,他的故乡。他说过:爱国必爱乡。二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从读......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正】 “苏南模式”从八十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到现在,又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十几年。在这不平常的十余年间,苏南农村确实经历了“柳暗花明”,又是一番天地。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80年代以来,江苏省的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大繁荣、大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重视建设各具特色的名镇就是其中之一。一座名镇能......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江苏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1986
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八亿中国农民的美好愿望和执着追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始...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群众 年份:1996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历史重任。在这种形势下,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应该塑造怎样的形象,是人们关注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通华,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85
“离土不离乡”,是苏南地区的群众和干部对农村多余劳动力从大田作业向非耕地经营转移的形象概括。到1984年,江苏农村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的劳动力,约有九百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占多余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