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7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东晋南朝墓志的渊源、摆放位置、纪时格式及"一志多方"现象等若干问题,是前人相关研究中有所涉及,却仍有待深入的重要方面。东晋墓志出现的内在原因,是受西晋已经形成的使用...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04
战国初期墨学兴起于宋、鲁地区 ,以墨子本人及其弟子的活动为中心 ,墨家提倡“兼爱”、“非攻”,并以身践行。随着墨子及其门人弟子游学活动范围的扩大 ,墨学得以传到周边国...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墨学在先秦盛极一时,与儒学同尊为显学,其思想精义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创于唐代的禅宗丛林制度就有诸多墨家思想的融会与发扬:1.墨家的"兼爱无别"与丛林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东晋南朝墓志处于我国古代墓志从产生到定型的关键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迄今为止,历代所见出土东晋南朝墓志共72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六朝历史、考古、...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安徽史学 年份:2008
墓志作为一种出土文物资料,向来为相关领域文史研究者所重视。然关于墓志的起源,学界歧见纷陈,究其原因在于对墓志定义的模糊与论说角度的不同。综合来看,先秦时期仅是“志墓”观......
[报纸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 年份:2004
河西地域在汉晋时代中国历史演进与文化变迁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地处边陲,魏晋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历史文献记载甚少,因此对河西地域之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研究,就不得......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 年份:2011
墓葬,也就是"坟墓",是生者为死者所营筑的栖身之所。它不仅是死者灵魂的栖居之地,也是生者依据现实世界的模式为死者设计的另一个世界。如同生者的世界,死者的世界一样精...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随着六朝墓志出土数量的不断增多,墓志的书法艺术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相关研究亦随之越来越多。然而,关于墓志参与者(撰者、书人)的身份问题,学界仍是众说纷纭,究其原因,在...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6
河西魏晋十六国墓葬壁画在继承汉画像传统的同时,亦产生了相当的新变,主要表现在其沿用汉画像格套与承袭汉画像题材的过程中,采取了新的处理方法,比如增减、分割格套中的图像...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4
六朝墓志书法,作为书法艺术之一种,其体态类型与当时书法艺术的总体面貌相符,然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出土墓志书法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从书迹体态来看,六朝墓志书法呈现...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8
近10年来,随着出土墓志数量的不断增加,魏晋南北朝学界对墓志资料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各类以墓志为对象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已有成果在整体上丰富并推进了综合的魏晋南北朝研...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14
酒泉丁家闸五号墓是河西地区首次发现的大型通壁式作画的壁画墓,壁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较夥.然而,对于该墓南壁“社树图”的解释,学...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9
墨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一格,其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平民性。从施教对象来看,墨子主张"农与工肆之人同举",对施教对象的出身、天性、资质以及受教前的品行并无规定,较...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年份:2010
《东晋文化》以独特的笔法叙述了东晋一朝的文化现象与时代风貌,其新颖的体例设计与内容安排,灵活的语言表达与资料运用,值得品味。...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建国后,南京地区陆续出土了6方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墓志。此6方谢氏墓志所载地名十分丰富,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不断积累的过程,且多与谢氏仕宦、婚姻、里籍相关。谢氏仕宦、爵...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综合传世文献引录与建国以来新出土的南朝墓志资料,系统考察南朝墓志文体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南朝墓志在其发展定型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和审美特征,墓志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学海 年份:2005
为了继承六朝文化这笔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六朝文化研究的深入,加大六朝文化知识的普及力度,南京出版社2002-2004年间出版了一套十本的,它涵盖了六朝文学、艺术、史学、宗教、经学与玄学、科技、民俗、文物、都城等诸多方面.其中,罗宗真、王志高合撰的,不仅......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关于先秦诸子所属学派的划分,历来就存在分岐。而对宋Xing、尹文的学派属性,争议尤多,自先秦以降,众说绘纭,莫衷一是,总结起来有如下三种不同意见:一、名家学派说,认这宋Xing、尹文是......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东晋南朝墓志文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地名资料,尤其是与墓主籍贯、婚姻、仕宦、爵位及葬地等相关的政区地名,加上其兼具作为出土材料之真实性、可靠性的突出特征,故可据之以补...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智武,,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东晋、南朝上承曹魏、西晋,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时期。而出土墓志无疑是考见彼时书法艺术的一种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通过择要分析和介绍"兰亭论辨"以来六朝墓志书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