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9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申小龙,朱晓农,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9
朱晓农:近年来,有关语言的性质、语言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等以往被毫不留情划入“虚”范畴的本体论、方法论问题,重新成为语言学甚至其他关心语言学进展的学科注目的焦点。一门学科...
[期刊论文] 作者:袁翠,,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年份:2016
朱晓农《亲密与高调》一文认为小称先有“示爱”义,而后附带“表小”义。本文对朱晓农的论据提出两方面的质疑,指出这一结论会遇到两大问题:不符合汉语史发展实际;不好解释小称可...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方言 年份:2013
本书是一本论文集,收入作者2003年至2011年间所撰写(部分与学生辈合作)、发表的论文27篇,分为四个部分:综论,发声态的演化,声调的演化,内爆音的演化。作者在充分消化了西方最...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子扬, 来源: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2004
本文通过对比朱晓农先生的《语音学》、Peter Ladefoged的《A Course in Phonetics》以及王洪君的《非线性音系学》三本书中所讲到的音系学概念,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年份:2011
该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维佳教授翻译,香港科技大学朱晓农教授和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18
在汉语的立场上看汉语用汉语的方式说汉语语音答问朱晓农著说"王冕死了父亲"句刘探宙著说"的"和"的"字结构完权著韵律和语法柯航著主语和话题宋文辉著从"单复句"到"流水...
[期刊论文] 作者:年玉萍,,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千阳方言单字声调,用朱晓农的z-score归一化方法对原始基频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再根据五度标调法的原则确定各声调的调值,描绘出千阳方言单字声调的...
[期刊论文] 作者:刘文,张锐锋,, 来源:语言学论丛 年份:2016
基于朱晓农等(2012)对鱼粮苗语声调的研究,低平调和低降调在同一种语言声调感知中的作用至今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以基频、开商和速度商为参数,对该方言的声调调值和发声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2005
课程计划安排如下:前段(7月20日-30日):一、语音学与音系学:朱晓农、马...
[期刊论文] 作者:南石,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6
开设的课程有实验音系学及语音基础原理(石锋)、元音研究及语音产生理论(胡方)、辅音研究及国际音标(朱晓农)、...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方言 年份:2006
本文澄清汉语语音学和方言学中的一个概念:内爆音。内爆音以前叫‘前/先喉塞塞音’‘吸气音/缩气塞音’,这些名称从语音学角度和命名原则两方面来说都欠妥。内爆音是一种气流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汉字文化 年份:1989
§1.本文讨论的宋人韵图中放在三四等地位的喉牙齿音字的腭化与非腭化是属于历史音韵范围的一个问题。在历史音韵研究中,一向以新语法派的研究作为规范。直到十几年前才...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1988
零 反训是古文献词语训释中的一个问题。历来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王念孙、俞樾承认这一现象,桂馥、朱骏声则持否定态度。这场争论延续至今仍未结束。 对于反训,正如对于...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汉语学习 年份:1989
§1 本文所要处理的复句都是由两个分句组成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复句,其间关系都可解析为“两分”复句。为称述简便起见,用P、Q来表示两个分句。 §2 复句可...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2007
本项研究以新调查的侗语和吴语中的声调材料、从实验语音学角度来论证古籍中所记载的有关早期上声的语音性质。声调是从非声调因素发展而来的,这些非声调因素包括十几个语音...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2005
本文简要介绍实验语音学的现状,以及它在汉语语音研究中的应用。实验语音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大学科,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与语言学有关:它对外是"语言学的语音学",对内是"实验音...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9
发声态是语音学概念,语言学语音学中的发声态有六类十一种。发声态在语言学里最大的作用是定义音系学的概念"声域"或"调域",并以此起到辨义作用。此外它还可以作为小称形式这...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温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0、关于顾炎武的“古人四声一贯”之说,以往的古音学史研究者都不注意它跟前人观点(主要是宋儒“叶音”说)的瓜葛,至于它跟江永观点之间的关系,则都跟着江氏一起误解了...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民族语文 年份:2005
上、中古汉语过渡时期发生了推链高化式的元音大转移,音变有两种可能的起因:说者启动和听者启动。高化链移一般是推链式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晓农, 来源:语言研究 年份:2003
上古群母字部份在中古以前擦化,部份在中古以后清化,这是音韵学常识。但为什么这么变,却是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本文以实验语音学、类型学为工具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连带着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