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6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8
敦煌高僧昙猷与天台“佛国”朱悦梅魏晋南北朝时代,包括敦煌在内的河西成为我国佛教发展的中心。不断有僧人西行取经,更有不少南下江汉、江浙一带弘传佛教。昙猷就是南下僧人中...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丝绸之路 年份:1997
新疆古代铸币及其遗物之新疆古代铸币及其遗物之发现朱悦梅自19世纪后半期外国探宝者于新疆进行发掘以来,大量古今中外的铸币得以在丝路沿线地区相继出土,为我们了解古代丝绸之路...
[期刊论文] 作者:葛玛丽,朱悦梅, 来源:敦煌学辑刊 年份:1997
古代吐鲁番葬俗[德]葛玛丽著朱悦梅译在新德里国立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展出了馆藏斯坦因收集品的半数,我发现,这个大都会的人们对东突厥斯坦古老的佛教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来自不...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1994
大谷探险队携归回鹘文买卖借贷契约[日]山田信夫著朱悦梅译前言由大谷光瑞组织的探险队曾于1902-1914年三次赴中亚探险,它们分别是第一次,1902-1904年;第二次,1908-1909年;第三次,1910...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白牛,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1995
突厥之君主观〔日]护雅夫著朱悦梅,白牛译本文旨在通过阐明鄂尔浑碑铭,如们调特勤碑》(]豌)、《毗伽可汗碑》(毗)和(欲谷碑》(嘲)中的"qUi"一词的含义来研究突厥汗国的君主观念。...
[期刊论文] 作者:赵旭国,, 来源:吐鲁番学研究 年份:2014
《甘州回鹘史》是回鹘历史研究的新硕果,该书立意高远,着眼于回鹘历史研究的薄弱环节,重视回鹘语言文字研究与回鹘社会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突破传统史学观念的藩篱,以甘州回鹘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西藏研究 年份:2012
清末,由于西藏商上政权在川西瞻对地区管理不善,导致川康中部地区发生民变,影响了清王朝在川藏地区的有效统治。四川总督鹿传霖于1895年上任后,以武力平息藏瞻之争,同时实施...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西域研究 年份:2011
吐蕃王朝占领西域塔里木盆地南缘地区后,以绿洲城邦为主要特征的自然地理条件及与之相应的当地社会生活方式,对驻扎吐蕃势力的军事建制产生了一定影响。历史典籍及西域、敦煌...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中国藏学 年份:2012
根据吐蕃王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历史生态与人文环境,吐蕃户均人口系数约为4,少于中原地区;吐蕃王朝时期在军事部落制度下大致每3户出1士卒。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估算,除去新占领区...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吐蕃王朝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形成,既受到赞普时期苯教及其文化心理的影响,又因全面接触佛教文化而受到影响。通过对藏文典籍的梳理,还可以发现佛教文化在借助苯教神灵及吐蕃本...
[会议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 年份:2004
甘州同鹘是9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先是五代十国的对峙,继之又是辽、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12
吐蕃势力于8世纪末叶开始控制了天山南路地区,在罗布泊地区到帕米尔高原一线稳定地控制着。从西域出土古藏文文献看,吐蕃在西域针对不同的管理对象,实施军事、民事与羁縻三种...
[学位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 年份:2005
甘州回鹘是9世纪晚期至1028年间由河西地区的回鹘人以甘州为中心建立的民族政权。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分裂的时期。先是五代十国的对峙,继之又是辽、宋、西夏...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7
河西走廊内大黄山(又名焉支山)、黑山、宽台山把狭长的走廊地带分割成三个区域,甘州回鹘地处其中心区域——黑河流域,这里是河西走廊的主要农业区,自古为“胡汉交往”的繁华...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11
安多(Amdo)地区,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个重要藏族文化地区,常与卫藏和川康并列。范围大致相当于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黄南、果洛四个藏族自治州、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敦煌研究 年份:2001
本文论述了佛教大黑天造像在中国境内的流布情况与特点,对不同地区大黑天造像之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对比,探讨了大黑天造像在中国的源流以及大理、西藏、敦煌等地大黑天造像之......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中国藏学 年份:2009
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军队给养制度保留着部落制的特征,出兵不带军粮,依靠掳获的东西度用。随着军事行动中战线的拉长、战场的扩大,吐蕃军队的给养方式亦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利...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09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民族研究 年份:2010
吐蕃节度使制度是吐蕃王朝在军事发展进程中设置于占领区的军事建制。其中,中节度是吐蕃王朝针对西洱河地区诸蛮部落的军事战略而部署的军事单位,有独立的军事建制体系和攻防...
[期刊论文] 作者:朱悦梅,,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1
吐谷浑政权后期以青海湖西南岸的伏俟城为王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对自然地理、地缘政治、交通路线、区域经济、军事地理等几个建都选址的要...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