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娜,,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承袭了原著优美的语言风格,传达了其神韵。同时,译者洞悉儿童的心理,其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诗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娜, 来源: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朱宾忠教授等的新译《彼得·潘》承袭了原著优美的语言风格,传达了其神韵。同时,译者洞悉儿童的心理,其语言充满童趣,富有诗...
[会议论文] 作者:张志忠,,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2006
朱宾忠《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的书稿,让我眼睛一亮。它的选题和构架,都具有独到的目光和缜密的思考,而且真正做到了选题要严,开掘要深,持论严谨而又旗帜鲜明。可以说,这是...
[期刊论文] 作者:王帆英,, 来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5
以著名翻译家刘重德先生提出的"信达切"翻译标准为视角,以具体实例为参照,探讨了《爱的教育》朱宾忠和米夏两个中译本,通过比较,文本认为朱译本以既忠诚又艺术的形式地再现了原...
[期刊论文] 作者:李会学,,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7
朱宾忠先生的《跨越时空的对话: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从宏观上讲,该书对当前比较文学研究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作者在写...
[期刊论文] 作者:朱刚, 来源: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年份:2011
武汉大学英文系朱宾忠教授给我寄来了“莎士比亚国际研讨会”的论文集锦。研讨会2008年11月15日至16日举办,武汉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主办,来自两岸三地和海外的60多名莎士比亚学...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8
福克纳笔下的女性形象虽然姿态各异,但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多情善良型、滥情堕落型、痴情独断型。但无论她们属于哪一类,都不可避免地陷入爱情的困境,遭遇被男人始乱终弃的命...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2011
流浪汉小说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有着巨大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影响力。李志斌的学术专著《漂泊与追寻: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系统研究了流浪汉小说的文学渊源、艺术...
[学位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05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去世近20年后,一颗文学新星出现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上:这就是生于斯,长于斯,...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7
从内战结束获得自由开始,至20世纪70年代,美国黑人的权益在南方社会遭到多方面的限制和剥夺。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小说形象地反映了这个问题。他从法定权益、政治生活、经济活动...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卞之琳的爱情诗意义隐晦,题旨深藏不露.但通过深入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些诗婉转地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感受以及他既强烈渴望又害怕表露的欲语还休的心态.诗歌真切记录了他...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2
爱情诗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英国爱情诗里总结出五种基本求爱策略:赞美、利诱、恐吓、乞怜和盟誓,并指出这些策略分别利用了人类天性中的五种基本要素:骄傲......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18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年1月25日-1965年12月16日)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和小说家,生于,创作生涯达65年,著作等身:计有长篇小说20部、剧本30部、...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法国研究 年份:2007
卞之琳早期诗作颇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有论者指出:“卞之琳对法国象征主义的重要诗人一一前期的魏尔伦,后期的瓦雷里一一由形入神,多有借鉴。”[1]卞之琳自己也坦陈:...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6
威廉.福克纳在叙事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尝试把两种以上的叙事角结合起来使用,并且采用多重的、复合的叙事来开发各种叙事角最大的叙事潜能,...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法国研究 年份:2006
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声望就稳步而持续地上扬。到了80年代末期,他已经被美国社会经典化了。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在出版于1986年...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年份:2014
文学经典的重译是个世界性的文学现象。在市场、时代环境以及文学的开放性、可译性变化等内外因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国内的外国文学经典重译近年来持续升温,空前繁荣,但也出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07
卞之琳的文学生涯是以翻译与创作的同步开始为特征的,正如他自己所说:“1930年秋冬间我试写了一首自由诗,和稍后译的爱尔兰戏剧家约翰·沁孤(辛)一首格律短诗,先后投寄给杨晦编......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穆时英是那种“为表达苦闷与寂寞”而创作的抒情作家。他的作品只是从社会生活中撷取几个他所需要的人物作为道具来传达自己的情绪。人物是他的自我心理投射,分别负载着泄愤、......
[期刊论文] 作者:朱宾忠,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6
威廉·福克纳在叙事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其一是尝试把两种以上的叙事角结合起来使用,并且采用多重的、复合的叙事来开发各种叙事角最大的叙事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