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7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南逸,, 来源:语言学论丛 年份:2013
文章在陈忠敏(2003a,2003b,2012)、朱媞媞(2011)的基础上对厦门、漳州、潮州三地鱼韵字读音层次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方言鱼韵庄组字有三个读音层次:第一...
[学位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 年份:200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研究,既是对语言文化关系的理论探讨,又是对教学方法的实践摸索。论文将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认知理论为主要指导理论,结合现代汉语语言学、语言心理学和......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和文献考据法并结合地方戏曲用韵,对泉州、漳州、厦门、潮州和台湾五地的鱼韵读音进行分析,梳理闽南方言鱼韵读音的历史层次,认为...
[学位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 年份:2012
泉州传统梨园戏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从传统经典剧目入手,全面...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转词是《马氏文通》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是动字的一种连带成分。卷十“论句读”专门论述的四种句子成分依次为:起词、语词、止词、转词。转词在《文通》卷四论动字、卷...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保留了大量宋元剧目,古语积淀十分丰富,被誉为"戏曲历史博物馆"。梨园戏韵部系统共20韵部,包含《彙音妙悟》42韵共83个韵母,这...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对华裔学生而言汉语既是他们的第二语言,同时也是他们的母语。华裔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心理形成的情况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华文教育与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转词是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卷十彖四对转词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在书中的其他章节对转词也都有所涉及.根据动字的类别,转词可分为外动字之转词、受动字之转词...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程度副词是汉语量性表达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闽南话里有一类特殊的程度副词,如"死人、夭寿、棺材"等,它们原本是一些非常粗鲁的贬义词,而且表示的都是最不吉利的意思,但在口语中......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6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该剧种保留着明清以来丰富的戏文材料。全面考察梨园戏用韵,可以了解明清时期的泉州话韵母系统。将这一韵母系统与《彙音妙悟》及现代泉州话韵母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探寻16世纪以来泉州话韵母系统的发展轨迹。......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3
泉州传统梨园戏滥觞于宋元,鼎盛于明清.并曾在闽南语系地区广泛流播.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以泉腔闽南话为标准音.以......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东南学术 年份:2015
泉腔闽南戏曲因保留了大量宋元剧目,被誉为“戏曲历史博物馆”。泉腔闽南戏曲韵部系统共18韵部,做为韵脚字出现的韵母64个,唱词中出现的韵母80个,分属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等六种韵类。其戏曲用韵最显著的两个特征是“跨韵类相押现象普遍存在”和“-m、-n、-......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彙音妙悟》是第一部闽南方言韵书,记录的是两百年前的泉州音,在闽南方言音韵史上有极重要的地位。从作者与成书年代、版本、音系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仅为闽南......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通过从梨园戏传统经典剧目入手,全面考察其用韵情况,并......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2
词类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法学家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拟从词类划分标准、词的分类、划分词类的局限性等三个方面对吕叔湘、王力和高名凯早期的词类研究进行一番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泉州传统梨园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因其严格的师承,该剧种保留了许多泉州话的古语特色,其中一组具有[]介音的系列韵母"鹧鸪音"就独具特色。梨园戏至今活跃于舞台上,......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重纽问题是音韵学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少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三种主要韵图对《广韵》重纽字的处理来研究宋元时代重纽现象的变化。并进一步证实:重纽的语......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年份:2021
新加坡与马来西亚华人通常都有以汉字记录的中文姓名和以罗马字母拼写的英文姓名,双名现象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也是海外华人为适应住在国文化和保留 自身文化特征而采取...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转词是所论的句读成分之一,卷十彖四对转词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在书中的其他章节对转词也都有所涉及.根据动字的类别,转词可分为外动字之转词、受动字之转词、内动字之转词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媞媞,, 来源:北方语言论丛 年份:2013
在闽南话里有一类特殊的程度副词,它们原本的词义都表示一些最不吉利的意思,作程度副词时,原来的词义转向抽象、虚化,表示程度达到极点。这类词主要包括“死、绝、死人、死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