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4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曲靖师专学报 年份:1994
本文从审美主体与他人、与音响、与景物在情感上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琵琶行》艺术魅力之所在,并对西方移情理论的几个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进行评论,提出一些“我见”,以小见大...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4
汉语的文学语言是一种独特的音响艺术。它的审美功能不是或不完全是外在物质音响在主体生理上、心理上的客观反映,而是以语音、文字符号为媒介和材料,通过回忆、联想、想...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1992
语言的色彩与色彩的语言,用卡西勒、贝尔等西方现代美学家的话来说都是一种艺术符号,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但两者毕竟不是同一概念。另一方面,普通语言学中所谓的“色彩”...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从文本、读者、作者及其所知觉的对象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的主体意识.认为:文学文本是一种具有想象性、情感性、可感性、社会性的文本.读者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是因人...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3
明晰,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清楚、明确。它是语言美学中与含蓄、朦胧相对而言的含有众多因素的一种感性观念,是普遍理性与特殊形象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语言。语言中语词的所指往往...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88
【正】 审美知觉或称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注意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是审美意识区别于其它社会章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在西方美学史上,从柏拉图、亚里士...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佛教的审美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审美和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的价值.从诸法皆空、象外之源、美在何处等几个方面,对这份珍贵文化遗产作具体的分析、总结和理...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3
从文学审美的本质和特征、文学的审美功能和审丑效应、文学美感的传达和接受、文学形式和风格的审美情趣、民族宗教与文学审美等方面 ,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的研究范畴...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4
在中国文论的话语中有没有“审丑”的问题 ?什么是“丑” ?“丑”与美是对立的还是统一的 ,抑或是对立统一的 ?这是古今中外文学理论研究中颇为新奇 ,又令人困惑的课题。中国...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3
白居易的《琵琶行》一出,不仅当即席卷宫庭巷闾,而且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唐宣宗早有“胡儿能唱《琵琶篇》”(《吊乐天》)之赞,清张维屏又有“一曲琵琶说到今”(《琵琶...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宗教的审美现象,是一种极其普遍、复杂又难以界定、把握的现象。在宗教的审美现象中,有一种更加模糊不清又更加易于激发人们对它进行思考的东西,那便是道教的审美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89
长期以来,图腾美学在中国美学史,文艺理论史上一直是个空白。近几年来已引起较多研究者的关注,从各个侧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有的已取得突破性进展。1981年,李泽厚在《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0
在我国被冷落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宗教与艺术的问题近年似乎又热起来。不过,目前的研究多限于讨论西方宗教与艺术的一般关系,很少有人对我国民族宗教艺术本身所固有的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1991
中国民族的图腾文化具有偶然性、可变性、多元性的特点,其中最令人感到迷惘和困惑的是它的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主要表现为各民族图腾文化的结构不是单一的、平面的、孤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6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在李唐受到殊遇.在唐人的审美观念中在入了大量的佛家思想.而目前的研究一般只注重儒家的影响,对佛家的影响则很少涉及.实际上,儒家的影响尽管深...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0
在中国美学史、文学艺术史上,汉末魏晋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们的审美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过去的研究者往往从社会的变迁,战争的...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0
孔子注重群体意识的美学观具有显著的民族特征,其具体内容虽多,归纳起来主要就是三个字:“仁”、“礼”、“和”。现分别作探讨性论述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2001
文章对我国民族宗教的基本特征,审美对象、审美方式、审美理想、审美趣味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探讨,指出了民族宗教在我国美学理论和学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朱堂锦, 来源:民族艺术研究 年份:1998
在从现实到语言作品的呈象过程小,审美主体是作者;而从语言作品到社会产品的受象过程小,审美主体则变成了读者(包括...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