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5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贺云翱,申伊欣,, 来源:长江文化论丛 年份:2006
朱启新(1925——),1949——195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曾任《文物》月刊副主编、《中国文物报》特约编审、多所高校兼职教授。国家文物局《20世纪中国考古...
[期刊论文] 作者:朱长青,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 年份:2007
其中.南京市07年高考化学单科满分的朱启新同学介绍了他的学习经验—...
[期刊论文] 作者:谢尧亭,, 来源:文物世界 年份:2009
朱启新报道了上海博物馆购...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正】 据《光明日报》1990年10月26日记者朱启新报道:宋代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河北磁县古墓群,最近有新的考古发现,其中一座东魏北齐时期的古墓,壁画巨...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医学文选 年份:1990
河南朱启新医师以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较其他方药为优。如治王...
[期刊论文] 作者:石兴邦,, 来源:史前研究 年份:1998
几年前,朱启新同志约我为《中国文物报》写一篇半坡发掘记,我曾几次执笔又搁笔,没有完成。明年是半坡博物馆建立40周年纪念,魏光同志要我将建馆情况写一篇忆事断片,以飨读者,...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在我们的谈话中,"参差不齐"这句成语使用得很普遍。见到运动场上插的彩旗旗杆,长的长,短的短,很不一律,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调查某一单位职工的文化程度,有博士、硕...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0
东汉献帝建安初,袁绍升为太尉,封邺侯,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他命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三子袁尚留守邺城,真是权盛一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1
我国农业起源很早,距今约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华大地已有多处发现农作物的遗存。在黄河流域,如甘肃秦安大地湾的老官台文化一期遗址内,在一个灰坑中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1
古时住宅,门上都安门环,外人进宅,必先叩环。宫室、豪族、富家门户上的门环,尤为讲究,环钮制作兽首形,似龙似虎,称为铺首。铺首多为铜质,也有鎏金,因此,又称做金铺。又...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2
古人一物多称,栏杆,或称阑干,称槛、栏槛、轩槛,或称、槛、轩等等,后世统一称作栏杆。栏杆的设置,在古代建筑物上,并非如梁柱那样,成为主体结构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最初...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中华文化画报 年份:2010
汝南地区云阳白水亭长张熬,殴辱了受杖者,还拉他去修治道路。在当时,这是一件非同小可的事件。汝南太守都判决不了,上报廷尉。汉代廷尉,相当于现今的最高法院院长,却也不能决...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09
现今,一些高大的古代建筑,如宫殿、庙宇、观阁之类,其屋顶正脊的两端,都有相对竖立着的张嘴翘尾似龙似鱼的装饰物。这种奇特的传统建筑形式,传说起自汉代殿堂,及后移建于...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8
古代,俎是祭祀时摆放牺牲和宴饮时切割熟肉用的。俎的形状和几桌差不多,摆放牺牲的,要大一些,切割熟肉的就小多了,都是用一块长方形木板作为俎面,有的还在周边围框,俎足...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1
文物是最为真实的历史资料。或一件文物,或一幅图像,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直观反映着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本书即是从文物入手,从礼仪文明、社会风尚、衣饰之美、日...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考试(高考理科版) 年份:2008
(楚)使椒举~①如晋求~②诸侯,……晋侯~③欲勿许。司马侯~④曰:"不可。……"公曰:"晋有三不殆~⑤,其何敌之有?国险~⑥而多马,齐、楚多难~⑦,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⑧?"对曰:"...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紫禁城 年份:2007
在古典诗词中,凭栏是个重要的意向。诗词对栏杆本身的描绘着墨不多,凭栏之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向异趣差别也很大。无论凭之、倚之、拍之,或写在词首,或落在词尾,都有特色,呈...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炎黄春秋 年份:1996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年份:2012
古人洗澡,称"浴"。汉代已有"沐浴假",隔五日放假一天,让住宿在朝中和衙署的官吏,回家洗头洗澡。此日难得,司马迁大约深有感触,他在《史记》中每每提及这一天。如《万石君...
[期刊论文] 作者:朱启新,,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1999
铜壶滴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本期《说文谈物·漏》介绍了这种在中国使用了几千年的计时工具。水通过漏,有规律、有节奏地漓流,记录着时间的长短、岁月的流逝。关于时间,古...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