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朱儒晖,, 来源:中南大学 年份:2007
尽管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研究与开发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仍有许多重大基础问题尚不清楚,使得器件寿命短、效率低。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深化对薄膜材料发光机理与性能、......
[期刊论文] 作者:朱儒晖,李宏建,闫玲玲, 来源:中国集成电路 年份:2005
本文基于TFT-OLED有源矩阵像素单元电路,着重分析了两管TFT结构、三管TFT结构、四管TFT结构及多管TFT结构的电压控制型与电流控制型像素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指出电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宏建, 朱儒晖, 闫玲玲, 张海燕,, 来源: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年份:2007
考虑LiF绝缘缓冲层对电子注入势垒的影响,给出了LiF/金属复合电极注入势垒的表达式;基于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过程,建立了双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效率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器件...
[期刊论文] 作者:闫玲玲,李宏建,张剑华,朱儒晖,欧阳俊, 来源:发光学报 年份:2007
设计了结构为Glass/DBR/ITO/TPD/Alq3/Ag的微腔有机发光器件。从理论上详细地研究了腔内各层结构对器件电致发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腔长厚度的增加,器件的归一化电致发光谱......
[期刊论文] 作者:闫玲玲,李宏建,张剑华,朱儒晖,欧阳俊,, 来源:发光学报 年份:2007
设计了结构为Glass/DBR/ITO/TPD/Alq3/Ag的微腔有机发光器件。从理论上详细地研究了腔内各层结构对器件电致发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腔长厚度的增加,器件的归一化电...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宏建,朱儒晖,黄伯云,易丹青,彭景翠,, 来源:电子学报 年份:2006
考虑电荷的注入、无序系统中载流子的输运及极化子激子的解离和复合过程。建立了单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电致发光效率的理论模型.计算并讨论了离化距离对器件复合效率以及注入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