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5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汉新,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1994
(一) 曾钊新同志在《在岐义中醒悟真理》(《湖湘论坛》1993第3期)一文中。严厉地批评我说:“不尊重事实,怎能讨论问题”,“违反实事求是,是党性不纯的表现”,说我使他“惊心...
[期刊论文] 作者:贺更行,, 来源:伦理学与公共事务 年份:2007
被访人简介:曾钊新,伦理学家。1937年生,湖南汝城人。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职于中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在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
[期刊论文] 作者:贺更行,, 来源:企业家天地 年份:2006
被访人简介:曾钊新,伦理学家。1937年生,湖南汝城人。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现任职于中南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在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
[期刊论文] 作者:曾钊新, 来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年份:1997
漫话“悟道”中南工业大学曾钊新一、能悟才能得道人生须得学会“悟”。为什么要“悟”?我先讲一个“瞎子灭灯”的故事。有位瞎子外出访友,谈至深夜欲归,朋友点个灯笼嘱他带上...
[期刊论文] 作者:李建华,曾钊新, 来源:消费经济 年份:1996
定期开出“精神消费餐”,给市民“点菜”李建华,曾钊新倡导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但要把倡导变为现实,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抑制日趋增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建华,曾钊新, 来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年份:1996
论道德建设的社会工程中南工业大学李建华,曾钊新当代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经济使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作为以调整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的道德建设,历史和逻...
[期刊论文] 作者:曾钊新, 来源:求索 年份:1994
企业伦理渗透论曾钊新自从泰罗提出了“经济人”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后,梅奥又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的企业管理模式,之后,西方又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复杂人”的管理模式。...
[期刊论文] 作者:曾钊新,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4
教孙子学“再见”曾钊新孙子呀呀学语,我教他的第一声是“再见”。手一挥,嘴发音:“再见”,既训练条件反射,又调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过去教孩子的第一声是“万岁”,现在流行“恭喜发财”。...
[期刊论文] 作者:李建华,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7
我第一次面见曾钊新先生是1986年的暑期。那时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研究生,并且把道德情感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选题。...
[期刊论文] 作者:匡促联;曾钊新,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6
论道德推理匡促联,曾钊新(中南工业大学)道德推理是个体以已有道德知识为前提,通过逻辑构筑而求解出未知应然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贺更行,,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7
曾钊新教授多年致力于伦理学研究,其学术研究不是“纯理论”的,而是具有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人性”讨论中,曾钊新教授所提出的观点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曹刚, 来源:伦理学研究 年份:2017
伦理学是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但道德是分层的,富勒就曾将其分为愿望道德与义务道德,并用美学与法学来区别两者。一是高低之别:前者是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后者是有序社......
[期刊论文] 作者:王仕,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年份:2007
《现代大学教育》开辟“教育漫话”专栏,在该栏刊载曾钊新等教授系列非论文体文章,这是一种理念创新、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这一创新,不仅有效推介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思想成果,为高...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1994
心灵的碰撞——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曾钊新等著.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6.-371页;大32开,-ISBN7-5438-0563-4(精装):10.40元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研究/徐顺教,季甄馥主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宁夏教育 年份:1986
中南工业大学曾钊新副教授提出“时年道德”与“场合道德”的新构思。 时年道德,系指人的一生中不同时期所应具有的道德要求。在儿童期,活动场所主要是家庭,好奇是主要心理...
[期刊论文] 作者:万俊人,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17
引子:人心深处惊雷动 我曾经不无自信地用“顶天立地”的隐喻式修辞来定位道德伦理,意即:道德伦理上接宗教信仰(我所谓“天”者)、下接政治法律(我所谓“地”者)而立于政治一法律与宗教一信仰(信念)之间。更确切一些说,在现实的或经验的生活世界里,政治法律的管治效力无法......
[期刊论文] 作者:王汉新, 来源:湖湘论坛 年份:1993
1988年出版的曾钊新同志所著《人性论》指出:“人性不是人的天生的自然本性,而是真正的人的一般性质,这种性质使人和动物相区别,也使人与非人相区别.这就是真正的人的社会性,...
[期刊论文] 作者:高珊,吴晓林,, 来源:现代大学教育 年份:2006
是人类一直苦苦追问的重要道德问题,著名伦理学家曾钊新先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曾钊新,,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84
讨论自制力在能动性中的意义、它的心理机制、以及在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是本文设置的任务和目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曾钊新,, 来源:有色金属高教研究 年份:1987
一、道德培养的涵义道德培养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的道德培养,包括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评价等道德实践活动;狭义的道德培养,是指道德品质的自我铸定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