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51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也释“扶案”──与陈力和同志商榷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陈力和同志《“扶案”别解》《语文月刊》94年5期)一文(以下简称《别解》),认为教材《祭妹文》的“予披富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4
也谈“阿”和“宁”的语法性质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中学语文教学》1994年第7期刊出的宋金兰《谈谈“阿”和“宁”的语法性质》一文(以下简称宋文),对初中语文五册《十五从军征》中“...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核舟记》注释商榷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三册《核舟记》的注释有以下值得商榷的地方。[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人教社《古代散文...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古汉语研究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梁元帝《纂要》:“夏曰朱明、朱夏、炎夏、三夏、九夏。”现将见于古诗文的别称例述如下。朱明——夏季。《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汉书·...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7
《语文知识》1994年3期的马中礼《“蒲服”并非“匍匐”》一文,对高中第六册《语言的演变》中吕叔湘先生说的“蒲服即匍匐”提出质疑,认为“说‘蒲服即匍匐’却不一定准确”...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语文知识》1994年1期发表的吴勇前《“淹回水而凝滞”之“回水”》一文,不妥之处甚多,下面分别进行辨析。首先,吴文对“凝滞”一词的理解有误。诗中的“凝滞”并不是凝固不...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8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句子,其中的“故”,有的注本释为“所以”。(江夏主编《文言文译注评释》)《语文月刊》1996年10期《...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古代狗的名称,多以形体特点命名。除了“犬”“狗”名称外,见于古诗文的还有:尨 máng《说文》:“犬之多毛者。”这是指深毛狗。《诗·召南·野有死麇》:“舒而...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古代诗人中,以“苦吟”知名的,当首推唐代的孟郊、贾岛。欧阳修《六一诗话》;“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生平尤喜为穷苦之句。”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称他们为“郊寒岛瘦...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8
孙焕英在《“名副其实”指什么》(《语文知识》1997年9期)中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名副其实’这两个成语,都从《庄子》而来,庄子曰:‘名者,实之宾也。’宾,亦可谓副...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6
《语文知识》1994年3期龙溪淼《谈谈“三人行”的“行”》一文,认为朱熹将“行”释作“出行”,中学课本及参考书将孔子的文句翻译为“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4
在古汉语中,“何……为”与“何……之为”都是习见的固定结构,如果不深入分析它们的语法特点与作用,很容易使二者混淆起来。“何……为”(“何以……为”、“何故……为”、...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8
在古汉语中,“何不”与“何…不…”均构成反问句,但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格式,不能混淆。两个格式的不同,主要在于“何”的词性与语法作用的不同。一、“何不”中的“何”是疑...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7
在古汉语中,“所”的用法有:(1)名词,表处所。如《左·僖28年》:“公朝于王所。”(晋侯到王的住处去朝拜。)(2)作连词,只用于誓辞中。如《左·宣17年》:“所不此报,...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语文知识 年份:1995
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五册姜夔《扬州慢》的注释育四处值得商榷。[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战乱留下的)只有被破坏的城池和古老的大树,至今人民还在诅咒战争。厌,厌恶。胡云翼《...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年份:2018
创新是企业发展永恒的动力,总理也曾在公共场合提出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那么,对于基层党建工作来说,长期的固步自封,如今到了这样一个需要创新的新...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年份:2019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1999
《论语·季氏》中有“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的句子。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参》将句中的“先王”释为“鲁君”,说颛臾“是鲁君(先王)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曾平东,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4
“双石”不是“上、下石钟山”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江有志同志在《(石钟山记)中的“双石”究竟指什么?》(《中学语文教学》93·2期)一文中认为“双石”就是“上、下石钟山”。这一看法......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