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5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年份:2006
“刑事诉讼价值平衡论”这一命题的写作重点无疑是“平衡”二字,然而“平衡”只是一种状态,不能缺失支撑这种状态的基础;“刑事诉讼价值”正是本文中支撑“平衡”状态的基础,必然......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年份:2012
商业贿赂在中国的公职腐败案件中占有较大比重,必将成为当前和今后反腐败的重心。为了更好实现对公共权力约束的目的,应当结合商业贿赂犯罪的特点和新表现,对中国刑法的反腐...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刑事诉讼价值在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过程与刑事诉讼法制定者的需要的关系中产生,是制定刑事诉讼法的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或者利益集团赋予的能够满足其特定需要的刑事诉讼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07
从刑事诉讼内在价值外化而来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由实现刑法价值、控制犯罪价值、维护秩序价值三个价值层次构成。实现刑法价值、控制犯罪价值、维护秩序价值三者之间,任何前者......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米尔建.R.达马斯卡教授在《漂移的证据法》一书中认为,英美普通法的证据法日渐过时,而大陆法却在大量借鉴英美普通法中那些过时的证据规则,因此,证据法总的发展方向是:“徘徊...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11
刑事和解是在中国犯罪被害补偿制度缺位,被害人财产权利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借助表面的提高诉讼效率、解决疑难案件、促进社会和谐的光环,在司法实践中进行的改革探索。由...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不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理由。本文认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人有权在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其主要理由是......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0
犯罪被害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被害者给予经济补偿的法律制度。这种制度既不同于冤狱赔偿制度,又有别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从广义上讲,犯罪被害补偿制度和冤狱...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2
笼统地说,商业贿赂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现行刑法在规制商业贿赂犯罪方面存在以赃论罪、以财论罪、以身份定罪等缺陷,不但违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刑...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政法论坛 年份:2006
伴随着弹劾式刑事诉讼向纠问式刑事诉讼、纠问式刑事诉讼向现代混合式刑事诉讼的历史更替过程,刑事诉讼价值发生了由古典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和妨碍刑法目的价值并存的价值体...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刑事诉讼价值是刑事诉讼法的制定者主观意志的产物,具有规范性、主观性。在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刑事诉讼价值的演进性。在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层次差异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6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取保候审保证金制度不仅是对刑诉法本身的完善,而且也体现了国家对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人身权利的实际尊重与保障。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1992
我国立法机关正在制定《国家赔偿法》,但是,法学界对国家赔偿程序问题却缺乏应有的研究。笔者拟就国家赔偿程序的几个问题陈己之浅见,就教于同仁。一、国家赔偿程序的特点国家赔偿是指国家机关或......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米尔建·R·达马斯卡教授在一书中认为, 英美普通法的证据法日渐过时, 而大陆法却在大量借鉴英美普通法中那些过时的证据规则, 因此, 证据法总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现代法学 年份:2001
本文在论述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特点和现行刑事被害人权利制度的内容后,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制度的建议。提出应赋予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害的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中外交流 年份:2020
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了发展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目标,教师需要关注健康与体育之间的完美融合.分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要求,明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 来源: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05
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是英美法系中重要的证据规则.从完善证据立法、推进司法改革的角度,我们应当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证据可采性规则体系,该体系应当由不可采规则、有限可采规则、附条件可采规则和完全可采规则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谌佩,,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201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对强制性侦查取证行为进行限制的结果规范,其根本价值在于保障侦查机关严格遵守强制性侦查取证的程序性限制的行为规范,从而实现该行为规范的指引价值。基...
[期刊论文] 作者:曾友祥,黄娟,,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民事诉讼目的是人们时民事诉讼制度为何而设立这样一个深层次问题作出思考之后形成的理论问题。民事诉讼目的是国家意志的反映。而这种国家意志的形成与国家对司法权的功能定...
[期刊论文] 作者:周成泓,曾友祥,, 来源:求索 年份:2008
中国古代的民事证人制度历史悠久,但其经验主义浓厚,未能发展出一套现代证据制度。中国古代的民事证人资格具有普遍性,但包括身份关系和年龄条件两个方面的例外。专制制度决定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