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姚蓝,,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3
《桂海论丛》1992年第4期,刊登了曹裕文写的《再论桂林文化城之成因》一文,就拙文《桂林文化城的形成及党的领导作用新探》 (刊《广西党史研究》1991年第3期)与我商榷,我欣然...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5
论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性曹裕文桂林,在八年抗战中享有盛名.是国内大名鼎鼎的文化城,同时也是国际上一个久负盛名的文化中心,即是说它的抗战文化具有国际性。桂林的抗战文化,其所以...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4
论李宗仁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及根源曹裕文在李宗仁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时说:“李宗仁先生,青春戎马,晚节黄花。”①此话表明,李宗仁不愧为一...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5
略论广西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曹裕文50年前,中国人民与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经历了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大搏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广西各族人民在...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高教论坛 年份:1994
小议学导式教学曹裕文桂林地区教育学院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有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要有教师的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而辛勤耕耘;另一方面要有学生的积极性,为提高学习质量而奋发读书...
[期刊论文] 作者:侯正佺,侯天蔚,,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9
贵刊2007年第4期刊登了曹裕文先生所写的《李任仁与白崇禧的师生交往》一文,比较翔实地描写了李任仁与白崇禧之间的师生情谊,读来还是比较感人的。然而,当文章讲到李任仁脱险...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5
1929年7月至1931年1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在广西领导革命,他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与俞作柏、李明瑞等国民党左派建立合作的统战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支工农红军,领导...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李宗仁拒绝《国内和平协定》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国际方面来说,美国杜鲁门政府从遏制共产主义运动出发,扶蒋反共。然而,蒋氏政府在与中共的较量中屡遭败绩,违背了美国...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学术论坛 年份:1990
抗战初期,我党与桂系曾进行了合作。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併吞我国东北之后,又把魔爪伸入华北策动“华北事变”,而且正逐步准备灭亡整个中国,使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2
桂林文化城是指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之后至1944年11月桂林沦陷之前这一历史时期的事情。它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的,从上海、北平特别是广州、武汉陷落之后,许多的...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百年潮 年份:2007
李任仁曾是白崇禧的老师,二人都是广西临桂县会仙人,多年来关系非常亲密。但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两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Li Renren was Bai Chongxi’s teacher, both...
[会议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年份:2003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张云逸在广西的贡献 :创建了一支红军 ;与新桂系建立合作抗日的统一战线 ;建立了中共广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及各级机构 ,领导广西人民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i...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周恩来同志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主要表现在:他心贴人民群众,不脱离群众,不搞特殊化;他心里装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心系人民大众,想为群众所想,急为人民所急。因此,他......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3
《20世纪30年代的广西》,是由我国著名史学家、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钟文典教授主编的。该书从调查研究、撰写成书,四易其稿,前后花了5年功夫。这是广西史...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1
1934年10月21日前后,中央红军被迫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敌人设置的一、二、三道封锁线后,虽然红军减员,但建制和序列依然完整。然而,在突破敌人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2
《广西党校学报》1989年第5期发表了我写的《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成因之管见》(以下称《管见》,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1989年第12期转载》)的习作。引起了史学界、文艺...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89
抗战时期,桂林已是中外驰名的文化城。这个战前只有五六万人口的市镇,到1938年则变成十万之众的文化城。其发展速度之快是空前的,究其原因,学者专家们认为:桂林特殊的地理环...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0
抗日战争初期,仅半年之内,周恩来先后三次来到桂林,至今已过了半个世纪了。然而,他在桂林的业绩,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的。周恩来第一次桂林之行,是1938年12月3日,他参加蒋...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桂海论丛 年份:1992
新桂系是地方实力派,历来同蒋介石有矛盾。抗日战争前夕曾联共抗蒋,抗战初期又与中共合作抗日。但自1940年以后,他们逐步改变了与中共合作抗日的立场——从与中共合作抗日转...
[期刊论文] 作者:曹裕文, 来源:社会科学家 年份:1990
抗日战争时期的桂林,是著名的文化城,这已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然而,它的形成与周恩来有什么关系呢?其作用又如何呢?本文试图就此谈一点粗见,请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桂林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