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王玲,,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86
品种特性取决于遗传因素,而遗传因素是否充分表现出来,很大程度受环境条件所左右;因此小麦品种生态类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条件相互制约的结果。小麦幼穗分化是在春化阶段之...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王玲,,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88
利用昆明地区夏季气温不高,变化不大的特定生态条件,我们从1957年起,在正季冬播小麦收获之后,又增种一次夏播小麦,于国庆节左右收获,可衔接冬播,有效地增加了小麦良种繁殖加...
[期刊论文] 作者:李惠兰,易复慧,,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90
早地麦是为了避免常规地麦生长期中干旱、霜冻等严重危害,于秋季八至九月份播种,至翌年一月严重霜冻来临前收获的一种新型小麦种植制度。早地麦产量比常规地麦高,因此发...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李惠兰,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92
目前我省早地麦实种面积已达50余万亩,平均亩产比常规地麦增产0.5~1倍,达150千克左右。但在中海拔地区,继续扩种早地麦仍然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适宜品种及...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李惠兰,,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88
烟后早麦,在烤烟收后的十月上旬播种,翌年1月成熟;前期利用雨季结束前后积蓄在土壤内的水份保苗,后期避开了春旱和晚霜,是充分利用我省秋冬光、温、水自然资源的较佳选择。...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李惠兰,,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91
早地麦是利用我省夏秋多雨及冬春光照充足的自然优势,避过常规地麦生育期中常遇到的霜冻和干旱等灾害获得稳产的一种新的小麦种植制度,近年发展很快。1990年全省实收早地麦...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李惠兰,,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92
目前我省早地麦实种面积已达50余万亩,平均亩产比常规地麦增产0.5~1倍,达150千克左右。但在中海拔地区,继续扩种早地麦仍然存在不少技术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适宜品种及适宜...
[期刊论文] 作者:易复慧,李惠兰,杨昌寿,, 来源:云南农业科技 年份:1990
早地麦是我省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小麦种植方式。在中海拔1600~1700米地区,一般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次年1月成熟;南部1300~1500米地区,一般9月中旬播种,次年2月成熟。它...
[期刊论文] 作者:曹广才,吴东兵,张成琦,王先明,易复慧,吴从周,姜子英,陈荪,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0
日长和温度对植物和作物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影响。它们的作用不是孤立的。在我国地理条件下,日长与温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不同的温度和日长组合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
[期刊论文] 作者:曹广才,李家修,张成琦,杨正元,朱志强,张文,陈荪,黄湛湖,易复慧,, 来源:贵州农学院学报 年份:1987
“肥麦”在昆明、梧州、福州、贵阳和万县种植,于一定播期的田间条件下,能抽穗、开花直到成熟。没有春化作用的低温效应。在福州,“肥麦”的春化过程中有短日光周期效应。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