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5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1996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引用外资战略创新施本植走集约型经济增长道路,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之路,也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目标制定相应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云南学术探索 年份:1997
轨迹与走向:我国民族经济优惠政策探析施本植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行有别于汉族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以下简称民族优惠政策),这是我国长期奉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我国民族优惠政策...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钱红, 来源:创造 年份:1996
走出“富饶的贫困”──兼论云南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施本植,钱红编者按:云南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原料和能源基地之一,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发挥资源优势却始终未能摆脱"富饶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2001
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必须走以开放促发展之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 ,首先必须成为绿色贸易强省 ;发展绿色贸易 ,必须有效地应对日益兴起的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贸易...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创造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2000
以大开放促大开发是云南的必然选择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世纪之初云南应在实施提升战略层次建设国际通道整合内外资源形成云南楔子确立开放重点构建新格N+1局这一对...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东南亚纵横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0
中国“入世”在即,中国入世会使云南面临的宏观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从国际环境、周边国家区域环境和国内环境三个层面表现出来。云南应审时度势,主动应对和适应入......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2003
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云南人口发展的区域差异直接相关.为了实现云南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实现云南人口总量控制目标的同时,缩小云南各地州市人口发展的差...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2001
云南周边国家通常指与云南相邻的缅甸、老挝和越南三国和相近的泰国、新加坡、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文莱、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锡金和斯里兰...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创造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创造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创造 年份:2003
一、云南实现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基础及条件从云南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条件看,到2020年实现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目标,云南的任务比全国更艰巨.主要原因在于:...
[会议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 年份:2000
(一)新形势下云南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思路为了更好地应对周边国际环境变化,担负起21世纪支撑云南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云南省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1995
一、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几个毗邻国家之间的合作还是几国毗邻地区之间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是同一条国际河流的两段。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学术探索 年份:2008
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和商业利润增值空间转移新趋势,加快云南现代服务业发展,走一条适合云南省情的"逆向工业化"之路,即不拘泥于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一般产业发展规律,而是...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正】 工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非常敏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几十年来,关于社会主义工资问题的争论,其焦点都集中在社会主义工资的质的规定性及其职能这一要害问题上。本...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1988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但不是唯一的原则,非劳因素在现实收入分配中还不可避免地发挥作用关于非劳因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问题,目前存在着两种...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9
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终确立的标志,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必然产生的一种产权制度安排。它与社会化的生产力和社会化的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的统一性,因而可为社会主义所利用。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种种问题的根源是企业缺乏法人主体地位,缺乏有限责任制度......
[期刊论文] 作者:施本植, 来源:思想战线 年份:1996
企业竞争,既是有形资产的竞争,也是无形资产的竞争,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但人们往往重视前者而轻视后者;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仅仅是有形资产的流失,还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后者甚至比前者更严重,但人们也往往只看到前者而看不到后者。无形资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