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一非, 来源: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1994
用细胞电泳的方法研究了La^3+与人红细胞表面的相互作用,并与Ca^2+等金属离子进行比较,表明,Ca^+对红细胞表面zeta电位影响很小,而La^3+能使红细胞的zetat电位明显减小,甚至使zeta电位从负转变为正,Cu^2+对红细胞zeta电位的影......
[期刊论文] 作者:方一非, 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年份:1986
The polymerization of α-eleostearic acid (α-ESA) in the 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 (DPPC)-α-ESA liposome was studied. The polymerization was carried out...
[期刊论文] 作者:方一非,李子臣, 来源: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1990
本文研究了Mn~(2+)对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β—桐酸(β-ESA—D_2O脂质体的~1HNMR谱的影响.当Mn~(2+)被加于DPPC-β-ESA-D_2O脂质体的外水相时,处于脂质体外表面和内表...
[期刊论文] 作者:何勋,方一非, 来源: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1998
8-苯胺基-1-萘磺酸(简称8.1-ANS)作为荧光探针被大量地用于蛋白质和生物膜的研究[1,2],但人们对其荧光特点和发光机制的了解很不全面,一直处于争论之中[3]。本文从膜表面电荷和膜极性的角度研究了8.1-ANS在脂......
[期刊论文] 作者:景抚军,方一非, 来源: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1995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Ce^3+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e^3+-DPPC体系的激发波长在247nm,294nm,发射波长在344nm,与水合Ce^3+的荧光光谱完全不同。这表明Ce^3+与DPPC形成了复合物,该复合物的荧光光谱同......
[期刊论文] 作者:方一非,容寿榆,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6
脂质体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膜的模拟研究。为了提高脂质体的结构稳定性,八十年代出现了聚合型的脂质体。这类脂质体实质上是聚合物微囊,它们结构稳定,但脂质体膜的流动性大...
[期刊论文] 作者:何勋, 方一非, 景抚军,, 来源: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2004
8-苯胺基-1-萘磺酸(简称8.1-ANS)作为荧光探针被大量地用于蛋白质和生物膜的研究[1,2],但人们对其荧光特点和发光机制的了解很不全面,一直处于争论之中[3]。本文从膜表面电荷和膜极性的角度研究了8.1-ANS在脂......
[期刊论文] 作者:谢希明,李子臣,刘巍,方一非, 来源: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1991
本文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对含桐酸的卵磷脂脂质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TritonX-100对含桐酸的脂质体的作用中,存在一个TritonX-100的临界浓度,低于这个临界浓...
[期刊论文] 作者:李子臣,谢希明,范青华,方一非, 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年份:1992
α-Eleostearic acid and β-eleostearic acid formed vesicles in aqueous medium when an ethanol solution of eleostearic acid was injected rapidly into a vigorousl...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