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8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斯华敏,黄大年,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9
利用基于苯乙酸的一步成苗法,获得了来源多个品种转基因水稻当代植株的花培苗上百株,对其中两个含bar基因插入的转基因粳稻当代植株京引119-B3和京引119-B4的花培植株及其后代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于永红,斯华敏,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05
矮秆水稻的培育成功是20世纪农业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稻矮化相关基因的遗传学、激素对矮化基因突变体的调控以及矮化相关基因的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利用...
[期刊论文] 作者:卓丽圣,斯华敏,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6
研究苯乙酸应用于水稻花药培养的效果,以2,4-D为对照,发现PAA不影响愈伤组织诱讯率,但显著提高愈伤组织分化率,从而提高了植株再生率。其促进效果与品种、培养基无机盐成分有关,对灿和妥品......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3
在人工控制的3光长×3温度共9种光温组合条件下,鉴定了8份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反应,分析了在不同光温条件下各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整齐度。结果表明,全部供试材料在长日(...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4
分别于1989和1992年盛夏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观察了农垦58S/农垦58F2群体的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该组合F2群体育性分离模式年度间差异很大,在1989年凉夏期间群体内育性分离偏于可育部分,而在1992年炎夏期......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宗修,程式华,斯华敏, 来源:遗传 年份:1993
一、研究历史回顾 1973年,石明松在晚粳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败育株,该不育材料在夏季长日下表现不育,秋季短日下表现可育。1984年,经邓景扬博士和湖北省有关专家...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宗修,斯华敏,程式华,湛小燕,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1992
改变碳源可显著提高大麦花粉胚的频率,但碳源对水稻花培的作用则研究不多。本试验以150mM 蔗糖为对照,比较同样浓度的半乳糖、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山梨糖、甘露糖、75mM...
[期刊论文] 作者:陈深广,曹立勇,斯华敏,程式华,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10
通过籼粳杂交培育了3份水稻不育系,分别为野败型不育系064A、协研A和光温敏不育系300S。对这3份不育系相应的保持系的籼粳属性进行了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鉴定。064B、协研...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宗修,斯华敏,程式华,湛小燕,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3
研究了浓度均为150mmol/L的9种碳源(含组合)对3个籼稻品种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发现麦芽糖为碳源的培养基效果最佳。进一步以7个籼稻、2个粳稻和4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系统比较了150mmol/L的麦芽糖与......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卓丽圣,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1997
对不同纬度地区广州(23°08'N)、福州(26°05'N)、长沙(28°12'N)、杭州(30°19'N)、南京(32°N)和沈阳(41°49'N)的光温生态对光、温敏不育性的选择压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卓丽圣,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5
新光S是与农垦58S不同来源的具育性转换特性的不育系。对其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在15.0h长光照与所有处理温度(平均温度30.1℃、24.1℃和23.1℃)的光温组合下和30.1℃高温与所有处......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卓丽圣,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6
在人工控制的9种光温处理下,对76份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光温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自交结实率的光周期效应、温度效应和光温互作效应的分析,供试的两用核不育系中,占96%的不育系......
[期刊论文] 作者:卓丽圣,斯华敏,程式华,孙宗修,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96
研究了苯乙酸(Phenylaceticacid,PAA)应用于水稻花药培养的效果。以2,4-D为对照,发现PAA不影响愈伤组织诱导率,但显著提高了愈伤组织分化率(P<0.05),从而显著提高了植株再生率(P<0.05)。其促进效果与品种、培养基无机盐成分有关......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孙宗修,斯华敏,卓丽圣,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1994
用双生苗品系APⅢ和APⅣ衍生的单生苗(APⅢ①、APⅣ①)和双生苗(APⅢ②、APⅣ②)植株与常规品系皖9024和02428组配成12个正反交组合,用不同AP编号互配成6个杂交组合,对18个组合的亲本及F_1、F_2和从其中的14个杂交组合F_2双......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宗修,熊振民,闵绍楷,斯华敏,,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1989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应用两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籼型5460不育系对温度与光照的反应。结果表明参试的5个对照品种(系)的育性在所有处理中都表现正常.而5460不育系在日最高/...
[期刊论文] 作者:曹立勇,楼向阳,斯华敏,何立斌,孙宗修, 来源:遗传 年份:2002
以与水稻耐贮藏材料(Daw Dam)有丰富分子标记多态性的常规材料2070、明恢63、Dulur/协青早B为亲本,分别与之杂交,采用改良一步成苗花药培养法对其F1代进行花药培养,以一步成...
[期刊论文] 作者:程式华,毛传澡,占小登,斯华敏,孙宗修,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01
对籼粳杂交组合“02428(粳)/特青(籼)”F1进行一步成苗法花药培养,对该组合的分离世代采用连续自交随机选择,分别获得由132个株系组成的加倍单倍体(DH)群体和由157个株系组成...
[期刊论文] 作者:斯华敏,刘文真,付亚萍,孙宗修,胡国成,, 来源: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2011
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发展迅猛,截止到2010年年底,共有427个两系杂交组合通过了省级或国家新品种审定,其中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的品种有62个。2005年至2011年,农业部冠名"超级稻"...
[期刊论文] 作者:斯华敏,付亚萍,刘文真,孙宗修,胡国成,,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2
近年来,我国两系杂交水稻快速发展,截止2010年底,共有427个两系组合通过审定。两系杂交水稻已经奠定了在我国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而光温敏核不育系是两系杂交水稻的基础。...
[期刊论文] 作者:付亚萍,刘文真,胡国成,斯华敏,孙宗修,,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7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转基因水稻终将进入商品化生产,为此需要在理论、技术和材料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笔者认为:确认常规育种的主体地位,制定充分发挥转基因技术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