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5
敖文蔚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生,湖北监利人。196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0年晋升教授,200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曾任湖北省新四军...
[期刊论文] 作者:刘敬坤,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贵刊1999年第6期刊登的敖文蔚先生的《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一文,提出了研究我国抗日战争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问题。由于过去在抗日战争的研究中,多半都认为我国统帅...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清末民初,湖北的各种教育尤其普通教育和实业(职业)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以至于在全国各省中名列前茅,并初步形成了民主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大众性的现代教育特色。这一时期湖...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1999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总结南京失守前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屡遭失利的教训,在国共两党军事要人、外籍军事顾问的影响与推动下,战略战术思想有所变化发展。在战略方面,他主张勿单纯...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2007
孙中山社会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重视灾民难民救济、优待抚恤和社会福利的社会保障思想,重视农民地权、劳资关系和男女平等的社会问题思想,以及在不缠足、剪辫、禁婢、变革礼...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民国档案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长江论坛 年份:2007
1979年尤其1993年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孙中山社会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全面与深入。不仅对孙中山关于社会生活、社会问题和社会模式等方面的思想和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索与总结,...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本文针对目前抗日战争史中对武汉保卫战研究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从整体上探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及其基本内容。同时,还以较翔实的史料阐述了新的阶段划分理由,概括了国......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外力争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同情与支持,对内积极动员、组织和团结各抗日力量对日抗战,先后督导或指挥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抗战......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七七”事变后的红军改编,是在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阶级斗争又比较尖锐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南方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红军长期与党...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湖北文史资料 年份:1995
50年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第九战区、第六战区和新四军第五师的广大官兵,与湖北人民一道,为保卫和收复湖北的大片国土,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与穷凶......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本文较全面地论述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市、县行政区划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尤其对行政督察区的产生、发展、消亡及各阶段的性质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这一时期行政区划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正】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于受降权的斗争是两条抗战路线斗争的深入发展和必然反映.这一斗争曾对4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社会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来,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为...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社会问题是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失调,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在革命与战争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长江论坛 年份:2008
七七事变爆发后,具有反帝斗争传统和强盛民族精神的武汉民众掀起的抗日救亡运动,呈现出学生、记者、工商各界及市民踊跃参加、形式及内容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等一...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从湖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对阻止日军“北进”和“南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拱卫西南战略大后方,使日本逼迫我国政府屈服的政治企图破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学习与实践 年份:1984
一九四0年八月,在延安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为追悼一位国民党爱国将领,分别赠送了“尽忠报国”和“取义成仁”的挽联.这位爱国将领,就是在鄂北抗......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世纪行 年份:1995
湖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代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交通和经济上来看,其军事战略地位都十分重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欲"北进",占领西伯利亚一带...
[期刊论文] 作者:敖文蔚,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0
武汉会战万家岭大捷的客观原因为:日军在初战得胜后骄纵胆大,孤军深入,加之作战地区全为山地,日军运行困难,孤立少援,较为被动。其主观原因为:我统帅部抓住敌方上述弱点,采用集中优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