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4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晋阳学刊 年份:1996
《毛泽东领导哲学思想导论》序房良钧有幸先读田其治同志的新著《毛泽东领导哲学思想导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觉得这本书写得好。但我不想在序中写这方面的意见,以免捧...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5
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房良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号召全党‘解放思...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景荣,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房良钧同志的专著,是他近十年来潜心进行机遇问题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在当代中国,机遇是个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需要学术界深入探讨的问题.作者以十年心血奉献的这部专著,在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拓展了这个问题研究的领域和深度...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95
邓小平理论和我国哲学未来─—关于我国哲学发展的理论预测房良钧世纪之交,哲学界十分关心并纷纷预测我国哲学的未来。哲学发展取决于时代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1995
机遇论房良钧天津社会科学院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抓住机遇的问题。机遇思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到底什么是机遇?机遇有多大作用?如何识别机遇?...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1997
伟大的创业实践需要伟大的创业精神房良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突出强调了艰苦创业精神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1994
当代中国发展理论的特点房良钧:邓小平十分重视发展的问题。他敏锐地看到时代主题的转换,多次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明确指出“发展问题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允康;房良钧,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97
建立精神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有关理论问题*潘允康房良钧为了服务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研制了测量城市市区、郊县农村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状况三个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验性的实地勘查与测量,...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7
【正】 《哲学研究》开展辩证法与系统论关系的讨论,是很有意义的。这一问题的正确解决,我认为起码需要两个前提:一是需要对系统论有较正确的认识,二是需要对辩证法有较正确...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99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对于当代中国发展机遇的分析,受到了高度和始终一贯的重视。在我们党的机遇分析的自觉活动中,充分体现出强......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0
一八四三年,以“揭露旧世界,并为建立一个新世界而积极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14页)为己任的马克思,写下了他的一部巨著《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无情地揭露了黑格尔的思辩神秘主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国......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2
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四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这部著作,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生产和消费的同一性表现作了深刻而周详的分析。关于其中的第二项表现,马克思写道:“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表...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正】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我们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是,要能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必须突破旧的框框,形成新的理论。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1985
【正】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应该采取怎样的表述才较为具体和精确,这是不少同志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想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很不成熟,期待读者的指正。一旧过程结束和新过程开始...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84
对平衡范畴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即不仅有量的相等意义上的平衡和量的一定比例的保持上的平衡,而且还有结构平衡,指事物结构内部各种因素、各个部分之间互相适应和协调,互相补充。平衡的这两种表现:量的平衡和结构平衡,相互制约,相互规定。平衡是矛盾的暂时......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矛盾的解决有两类。我们通常所说的矛盾解决,是指矛盾的最终解决,矛盾发展的结束。矛盾最终解决的形式,有的是矛盾的双方一方消灭了另一方,有的是对立双方相互融合,也有的是对立双......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年份:1988
矛盾的对立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是矛盾的对立面问题相互否定、相互反对、相互离异等等的趋向,在矛盾的基本属性上,应将'矛盾斗争性'改为'矛盾对立性'。其理...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求知 年份:1997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个理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房良钧,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1
【正】 关于“同一性”问题,大家谈论得很多。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怎样理解和运用“同一性”范畴的呢?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个初步整理,作为一种资料,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