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戴红丹, 来源:西南大学 年份:2015
焦虑的认知理论认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以及对模糊事件进行负性解释的认知偏向是社交焦虑个体的焦虑状态得以产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以往大多数研究关注的社交线索是面部...
[期刊论文] 作者:戴红丹,王静,Cody Ding,杨东,, 来源:青年研究 年份:2014
本研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回族青少年的文化疏离感量表进行修订,并采用正式量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回族青少年文化文化疏离感及其各维度在多种人...
[会议论文] 作者:宋美静, Cody.Ding, 杨东, 戴红丹, 张静秋,, 来源: 年份:2004
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随着女性生理周期变化的荷尔蒙水平影响着女性的心境、认知、社会知觉和行为。其中一部分研究发现,生理周期影响着女性的面孔偏好。比如,后卵泡期女性比黄体...
[会议论文] 作者:宋美静,Cody.Ding,杨东,张静秋,戴红丹, 来源:中国心理学会,江苏省心理学会 年份:2013
面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外部刺激,它包含着性别、年龄、种族、情绪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人类的社会交往甚至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Macleod 等人在研究中使用的经典点探测任务(classic dot probe task),研究在不同刺激呈现时间上(50ms/500ms)男女被试对......
[期刊论文] 作者:宋美静,DING Cody,张静秋,戴红丹,杨东,,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5
采用经典点探测范式研究男女对面孔的注意偏向及其内在机制,实验1仅从面孔性别角度进行考虑,结果显示女性比男性对面孔有更大的注意偏向,其具体成分为注意定向;实验2同时从面...
[会议论文] 作者:戴红丹, Cody Ding, 杨东, 宋美静, 张静秋,, 来源: 年份:2004
焦虑的认知理论认为,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以及对模糊事件进行负性解释的认知偏向是社交焦虑个体的焦虑状态得以产生和保持的关键因素。以往大多数研究关注的社交线索主要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