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2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温潘亚, 来源: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戎东贵同志在八十年代中期所写的《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宽容意识》等文章至今仍让我钦佩不已,但作为一个文化人,体验生命的方式多种多样,面对纷纭的世事、暄嚣的生活、浮躁的人群,他...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追求:朝向文学的殿堂──评张安生杂文集《奥勃洛摩夫的影子》戎东贵杂文乃文学之一脉,这不仅仅是现代文体分类的限定,更重要的是已经为古往今来诸多杂文大家的创作实践证明。但...
[期刊论文] 作者:赵波, 来源:有色金属工业 年份:2004
为此,《健报》主编戎东贵...
[期刊论文] 作者:汤正康,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2001
最近读到《健报》主编戎东贵先生的一篇短文。文中有以下情节,一位美国朋友问他:“当今中国最为缺少的优秀品质是什么?”他认真地想了想答道:“大概是信用道德吧!信用看起来不...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5
【正】 《花 非 花》 (《人民文学》85年4期 作者 何立伟) 戎 东 贵 这篇小说并没有曲折起伏的情节故事,作者只是撷取了一个个学校日常生活的小镜头,沉静而尖锐地剖现了教育...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新时期的江苏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艺术特征,诸如温和宁静与深沉冷峻的统一,飘逸旷达与执着现实的统一,清新自然与缜密精巧的统一,等等。这些艺术特征表...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作家陆文夫长期以来在创作的崎岖山径上不懈地、沉稳地攀越,虽步履艰难却渐入佳境,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变得老练和成熟,在俯察生活中显露出敏锐和独具慧眼。 陆文夫作品...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7
【正】 周梅森近年来写煤矿的一系列中篇小说在文坛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耐人寻味的是,这种反响的获得,既不是靠对创作新潮的趋鹜,也不是靠某一现代派手法的借鉴。凭心而论,...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6
【正】 几年前,一位初涉论坛的青年,曾经率直地批评过刘绍棠小说的固定程式。彼时我们对此曾有点不以为然。可是,几年来小说创作的实绩却使我们由欣喜渐趋警醒,不得不回过头...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84
【正】 作家陆文夫长期以来在创作的崎岖山径上不懈地、沉稳地攀越,虽步履艰难却渐入佳境,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变得老练和成熟,在俯察生活中显露出敏锐和独具慧眼。 陆文夫作...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8
【正】 总体趋向:文学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融合地处东南沿海的江苏省,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学传统悠久深厚、源远流长。正因为如此,当新时期文学以前所未有的创造姿态向前...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常州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3
虽然以往对贺景文的小说只不过是期刊到手后的匆匆浏览,但还是渐渐形成了这样的一些印象:第一,贺景文大概是一位对南京城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十分熟悉的南京人;第二,贺景文...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正】 一所谓审美感受力,指的是审美者在艺术审美过程中对具体形象的内蕴的感受能力。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84
今年五月市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盐城所属各县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改革工作,每县都选择一个乡镇试点,推行建湖县钟庄乡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经验。目前,全市已有东台县安丰镇、响...
[期刊论文] 作者:刘保民,戎东贵,,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4
关于《背影》的主题思想,争议颇多。其中的一种意见,认为文章字里行间盈溢着真挚的父子之爱。的确,“背影”是父子深情的凝聚点。所谓父子深情,既有父亲对儿子的爱护,也有儿...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刘保民,,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4
在盐城市中学语文教师的队伍中,有三位深孚众望的老同志,他们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教学经验和勇于改革的探求精神,赢得了同行的普遍赞誉。他们是:盐城师专副校长、副教授万恒...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陈小平,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1994
滨海是省内出了名的穷县。然而走进这里的乡乡村村,你会惊喜地发现,这里的教育事业却生机勃勃,别有一番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尚处在奋力解决温饱阶...
[期刊论文] 作者:戎东贵, 陆跃文,, 来源: 年份:1990
都市文学这一概念,得以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途程中推出,委实是困厄重重。面对巨石般的乡土文学的层层挤压,都市文学犹如倾伏虬曲的幼树,迟迟不能穿刺云空,茁壮成长。 进入...
[期刊论文] 作者:陆耀文, 戎东贵,, 来源: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反面人物苍白无力,甚而至于公式化、脸谱化,这是建国以来我们许多文学作品引为缺憾的通病。特别是十年浩劫中的一些作品,“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灵光四射,气冲斗牛,...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