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9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西方关于情绪的本性的讨论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情绪把握为一种与人的意识、生存谋划不相关的对于世界的因果性的反应,另一种则试图在人的具体的生存谋划中把握情......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14
依顺胡塞尔、海德格尔开启的思想方向,萨特自然地拒绝对情感现象的自然主义解释,或者说,他认为对情感的实证考察是不完备的、是需要奠基的;同时,萨特又力图以情感作为一个重...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9
关于人的存在的二元论构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情感生活本性的理解。它使得众多情感理论都倾向于强调情感的被动性特征,允许人们(起码是部分地)放弃对于自身情感的责任。相反...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法国研究 年份:2005
和意识、存在、信仰、理性、真理等重要的哲学范畴一样,想象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极其不同的内涵,在世界图景中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在西方思想史上,人们曾出于各种理由...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09
以反对“图像观念”为起点,萨特对意象及其与对象之间的关系现象学考察,得出了诸多具有启发性的结论:意象不是自在的视觉图像,不是“某种存在于心灵之中的物”,而是一个动态的建构......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观念,把文学理解为一种在非现实的水平上向他人揭示世界的活动,因此,在承认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相关性的同时,说明了它相对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确定了...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9
关于人的存在的二元论构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情感生活本性的理解。它使得众多情感理论都倾向于强调情感的被动性特征,允许人们(起码是部分地)放弃对于自身情感的责任。相反...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趋势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结构和生命体验的模式,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评价却往往是含混失序的。原因除了现实的社会文化环境的驱迫,和人作为有限的存...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06
在我国当前的文化图景中,中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性以及后现代性文化形态并行不悖,其中,后现代文化因其对于人类自身的欲望与有限性的宽容以及坦然的态度,对青年学生们具有极大的感......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5
无论再现论还是表现论的文艺观念,都肯定文艺活动的想象性质,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文艺活动的区别特征.而这也同时产生了论证想象活动的真理性的要求,只不过在西方形而上学思...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在中,萨特区分了"对意象的反应"和现实的知觉行为,这种区分为理解艺术欣赏的特性提供了明确的哲学基础.根据萨特的研究,文学欣赏活动作为对意象(世界)的反应,其...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6
作为传统文艺理论的核心范畴,反映和表现分别承担着其所属的历史时期的特殊的文化及伦理要求。而当传统的世界图景及现代主体性存在模式的内在困难被充分意识到之后,依旧将文艺......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法国研究 年份:2015
作为确立其激进的自由理论的内在要素,情感,或者更准确地说,感受性问题在萨特的整个思想事业中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它们需要被证明为是内在于我们的生存谋划的,或者......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肇庆学院学报 年份:2018
情感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对情感现象的形态与类型的系统区分。一个完备的分类系统,会将对个别情感的研究整合到有序的关联中。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对情感进行分类的主导方法是...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哲学评论 年份:2016
现象学传统对于感受领域的考查,肇始于使其统一于意向行为这一现象学属的尝试.完成这种论证,也即证明感受行为与其对象的相互共属,感觉感受(如同其他的意识行为一样)可以被纳...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作家 年份:2008
西方现代精神从实现人类的总体性幸福的目的出发,将自由规定为依据理性对自然和自身的宰制,而美则被理解为柏拉图意义上的“终极善”的感性呈现,理解为超功利的自我宰制的道...
[期刊论文] 作者:徐法超,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19
摘要:关于人的存在的二元论构想,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情感生活本性的理解。它使得众多情感理论都倾向于强调情感的被动性特征,允许人们(起码是部分地)放弃对于自身情感的责任。相反,萨特依赖现象学传统的启示,明确揭示了这种倾向的内在矛盾和根由,并热切地声索人在自身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