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3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尹黎明,毕慧滨,徐树辉,, 来源:防护林科技 年份:2009
介绍了依兰县森林害鼠中的优势鼠种、发生和为害规律,摸清了鼠害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提出了鼠害的综合防治对策。...
[期刊论文] 作者:徐树辉,杨全,李荣岐,曹志伟,, 来源:防护林科技 年份:2009
依据多年的相关研究结果,对胡枝子在黑龙江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进行了综合论述,旨在加深林业工作者及相关人士对这一树种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在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中发...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景元,张万荣,徐树辉,张增福,杨静,, 来源:林业科技 年份:1991
落叶松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是黑龙江省东部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一面坡林场从1956年建场以来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人工林,现有数万亩已经郁闭成林,并于1972年开...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宝年, 徐树辉, 杨传波, 黄敬林, 庞丽杰, 石铁嵩,,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试验筛选出10种对樟子松枯梢病病原茵Diplodia pinea有拮抗作用的真菌,最终确定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6种.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单格孢(Ulocladi...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传波, 李宝年, 庞丽杰, 黄敬林, 徐树辉, 陈金贵,,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对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的固定标准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月初孢子开始飞散,随着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量的增加,孢子的飞散量也逐渐增加.6月...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杨传波, 黄敬林, 何志强,,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1999年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 2 0 0 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 ,经计算得知 :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同时也说明...
[期刊论文] 作者:庞丽杰, 徐树辉, 黄敬林, 杨传波, 李宝年, 李耀民,,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根据黑龙江省22个市县病害调查的结果,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黑龙江省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4级.经证...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传波, 黄敬林, 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张树森,,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通过对樟子松叶、枝、芽、果等部位进行组织切片和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出真茵24种,其中子囊茵3种、担子茵1种、半知茵20种.这些真菌种群在樟子松树体上可分为芽栖真菌、叶栖真...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杨传波, 黄敬林, 何志强,,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1999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一面坡林场进行了樟子松枯梢病综合防治试验.2003年根据防治试验林标准地的调查结果,经计算得知:防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同时也说明樟子松枯...
[期刊论文] 作者:黄敬林, 庞丽杰, 李宝年, 徐树辉, 杨传波, 刘兴刚,,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以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和樟子松枯梢病流行规律为依据,提出了防治樟子松枯梢病的主要途径:营造混交林,及时进行抚育伐和透光伐,是防治该病发生的根本措施;应用0147抗生细菌,含...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杨传波, 黄敬林, 何志强, 石铁,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宝年, 徐树辉, 杨传波, 黄敬林, 庞丽杰, 石铁嵩, 刘兴,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民, 杨传波, 黄敬林, 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谢运,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庞丽杰, 杨传波, 李宝年, 徐树辉, 李耀民, 黄敬林, 项存,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传波, 黄敬林, 李宝年, 徐树辉, 庞丽杰, 张树森, 陈金,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庞丽杰,徐树辉,黄敬林,杨传波,李宝年,李耀民,项存悌,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根据黑龙江省 2 2个市县病害调查的结果 ,选择与病害密切相关的 9项气象因子为指标进行聚类分析 ,将黑龙江省樟子松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为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和安全区 4级...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民,杨传波,李宝年,徐树辉,黄敬林,庞丽杰,郑国强,董爱,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在黑龙江省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樟子松枯梢病发病区内,分别病情等级和立地条件,采用均匀分布、典型整群抽样的样地调查和树干解析的方法,明确了各病情等级对高生长、径生长、...
[期刊论文] 作者:庞丽杰,杨传波,李宝年,徐树辉,李耀民,黄敬林,项存悌,郑国,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通过樟子松枯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明确了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
[期刊论文] 作者:庞丽杰,杨传波,李宝年,徐树辉,李耀民,黄敬林,项存悌,郑国强,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通过樟子松枯梢病调查和病害流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 ,明确了樟子松枯梢病的发生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关系 ,确定了病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 :即寄主感病性、林龄、造林密度、坡向...
[期刊论文] 作者:李耀民,杨传波,黄敬林,李宝年,徐树辉,庞丽杰,谢运海,项存,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应用森林病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病区和非病区不同时期健康株针叶、芽、梢、枝、果等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分离培养、接种和套袋隔离试验,测定樟子松枯梢病在病区和非病区健康...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