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9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庆春,, 来源: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年份:2013
徐其超教授是我的恩师。在四川健在的老一辈文学研究学人中,徐先生硕果累累,建树跨越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民族文学,其中贯穿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系统创新,或者说综...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创新性·民族性·规范性─—简论民族高校学报特色兼致本刊撰稿人徐其超如今“性”用得很滥,学报也给加了许多性:院校性,内向性,综合性,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现实性,时代性,先...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杨兴慧,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7
小说与音乐联姻——艾特玛托夫与意西泽仁比较观徐其超杨兴慧一、佩特在《文艺复兴论》里说:“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
[期刊论文] 作者:吉狄马加,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历史进入新时期以来,在党和国家正确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文学事业日益繁荣,发展的速度十分迅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境内各少...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2004
《尘埃落定》写实与幻想、具象与抽象、诗性与智性、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扎根于藏汉文学传统中 ,其形成与阿来对西方文学特别是美国南方小说和黑人、犹太小说...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7
凉山彝族汉语诗歌创作群体,可界定为凉山彝族文化诗派。他们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致力于民族文化精神的现代重构和民族诗歌的审美重构,已形成相当卓...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成都师专学报 年份:1990
从世界文学的范围看,一个著名的典型常常会在异域他乡找到无数知音,激发出一系列大同小异的形象,繁衍而成家族。易卜生创造娜拉,鲁迅和茅盾创造了子君和娴娴。塞万提斯...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民族文学 年份:2002
新时期四川(不含1997年直辖中央的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学持续发展,成长起一支上规模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队伍,创作和出版了无论数量、质量均达到前所未有水准的作品,一批优...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格萨尔王传》是东方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个课题还值得继续花大力气去做。试可分别从史诗的三个要素——情节、人物、艺术切入展开对比研究,确证《格萨尔王传》...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在《尘埃落定》的十数家评论家言中 ,高屋建瓴地揭示作品艺术价值、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因而有广泛影响的评论是特别的题材、特别的视角、特别的手法与普遍的眼光、普遍的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1992
“争鸣”文章之多,反响之强烈,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恐怕是创纪录的。同样,徐棻(与胡成德合作)根据《南华堂》改编的探索川剧《田姐与庄周》也产生了全国性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芙蓉镇》的成就 ,就是在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都是突出的。它以一曲严峻的乡村牧歌代表了“反思文学”的“最高峰线” ,初步呈现了开放的现实主义特征 ,但田园牧歌式的...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少数民族文学"概念的提出和确定,从学理上自觉而明确地肯定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西方关于"世界文学"的理论存在名实不符的问题,其所谓"世界文学"之"世界"常常遮...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白鹿原》的环境、情节、人物均“文化化” :通过淋漓尽致的民情风习、神话传说、村社建筑和日常生活描写营构了乡土气息与时代氛围交融一体的文化环境 ;将传统文化内部正负...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0
藏族翻译家和学者将古印度檀丁梵文《诗镜》翻译为藏文,并在内容上、诗例上增删取舍使之民族化、本土化,将藏文《诗镜》划归藏族美学论著范畴,合乎学理和学术规范。藏文《诗镜》......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6
文艺语体,作为语体的一个子系统,是历史形成的。《伊里亚特》、《奥德赛》和《格萨尔王传》的语音、词语、句法修辞和修辞格,大量而反复使用的表达手段、表达方式均具有形象...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游牧民族的人道主义,扎根现实的浪漫情调──从意西泽仁与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之汇流,可见我国这位藏族作家授受外国文学的明显特征为:目的性、民族性、独创性。...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任何文艺作品都受着时间和群众的检验,获茅盾文学奖的《芙蓉镇》也不例外。问世以来,其人情人性描写曾获得普遍赞誉;清除精神污染问题提出之初,有人怀疑其价值,担心其命...
[期刊论文] 作者:徐其超,, 来源:南充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丁玲同志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最初出现的人民文艺的硕果之一,无论在中国、在世界都曾赢得较高的赞誉。但在一九五七年以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