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1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8
大豆疫霉和大豆疫病彭金火谭红赵改萍(大连动植物检疫局大连116001)(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北京)由疫霉引起的大豆(GlycinemaxL.)根腐和茎腐病(大豆疫病)于1948年最先见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公开报道则在...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 来源:粮食储藏 年份:1998
采用大豆叶碟诱集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疫霉土壤检测的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感病的风干土壤加蒸馏水湿润至饱和或接的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4-6d,加5-10mm的蒸馏水浸泡,中感病大豆品种的......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 来源:检验检疫科学 年份:2001
1前言在WTO的众多协议或协定中,与植物检疫关系较为密切的有《农产品协议(Agreement on Agriculture)》、《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会议论文] 作者:彭金火;,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年份:1998
采用大豆叶碟诱集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大豆疫霉土壤检测的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感染的风干土壤加蒸馏水湿润至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光照条件下预培养4 ̄6天,加5 ̄10mm深的蒸馏水浸泡,然后加感病大......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 陆家云,,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89
本文报道了平脐蠕孢属(Bipolaris)一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新记录以及凸脐蠕孢属(Exserohilum)一个新记录。讨论了内脐蠕孢属(Drechslera)、平脐蠕孢属、凸脐蠕孢属与长蠕孢...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大凯,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8
本试验于1996年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06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菌瘿进行了冬孢子网脊高度值测量和自发荧光显微学观察。结果表明,网脊高度指数值(LI-R)可以准确地鉴别......
[期刊论文] 作者:易建平,彭金火,等,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翠蓉,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4
用γ射线对2种来源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了辐照处理,冬孢子相对死亡率和剂量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辐照剂量加大,相对死亡率上升,辐照剂量为40万rd时即有较好的灭活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翠蓉,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3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 indicaMitra 是我国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迄今对该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和免疫的小麦品种。本试验应用钴—60γ射线处理小麦印度腥...
[会议论文] 作者:付昌斌,彭金火, 来源:WTO与植物检疫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1
本文着重论述中国入世后如何合理地应用WTO有关协议,使植物检疫工作从中受益....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周国梁,等,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2002
中美专家合作在美国犹他州对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的侵染能力进行了研究。试验采用不含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Cheyanne,插种前用溴甲烷对试验小区进行了熏蒸。接种物为含有多种致病...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大凯,荆英,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8
本试验于1996年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06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T)菌瘿进行了冬孢子网脊高度值测量和自发荧光显微学观察。结果表明,网脊高度指数值(LI-R)可以准确地鉴别......
[期刊论文] 作者:曹以勤,彭金火,陆家云,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0
本文报道了从几种禾本科植物植株上分离到的8种弯孢菌,其中6个为新记录种,即脐部明显凸出的3个种:车轴草弯孢[Curvularia trifolii(Kauffm.)Boedijn]、香茅弯孢[C.cymbopogon...
[会议论文] 作者:曹以勤,彭金火,陆家云, 来源:第三届全国真菌地衣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翠蓉,许永金,,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3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 Tilletia indicaMitra 是我国一类对外植物检疫对象,迄今对该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和免疫的小麦品种。本试验应用钴—60γ射线处理小麦印度腥黑穗...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翠蓉,谭红,窦学芝,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5
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 indica Mitra)由Mitra于1931年首次报导于印度的旁遮普省,1972年墨西哥也有报导。由于国际小麦种质资源交流日益频繁,许多国家也先后发现此...
[期刊论文] 作者:易建平,彭金火,陶庭典,沈禹飞,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2002
自 1 930年印度西北部Haryana邦的Karnal地区首次发现小麦印度腥黑穗病(TilletiaindicaMitra ,以下简称印腥 )以来 ,由于感病寄主的广泛种植和适宜环境条件的存在 ,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生态区迅速传播蔓......
[会议论文] 作者:赵峥,张大凯,谭红,彭金火,毛志农,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翠蓉,许永金,安治国,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1994
用γ射线对2种来源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进行了辐照处理。冬孢子相对死亡率和剂量的自然对数值呈直线相关。辐照剂量加大,相对死亡率上升。辐照剂量为40万rd时即有较好的灭活效......
[期刊论文] 作者:彭金火,张大凯,谭红,赵峥,毛志农,宋文国, 来源:植物检疫 年份:2001
本试验对来源于墨西哥的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M)的菌瘿和冬孢子粉分别进行了湿热处理,其中,冬孢子粉的处理组合66种,菌瘿的处理组合10种.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70℃,相对湿...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