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2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洗澡》是杨绛创作的一部反映“三反”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面貌的小说,《管锥编》则是钱锺书在文革期间构思、写作,文革之后出版的一部学术巨著。两部著作类别不同,却有一些...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4
钱钟书的隐喻学说与概念隐喻理论可以对比,其比较理由有二:一是钱钟书晚年曾数次征引《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二是钱钟书的隐喻学说有着潜在的系统性。二者存在以下的相通之...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一个广泛流传的说法是中国人主要以味论文。但对《文心雕龙》等著作的考察表明,古典文论中的视觉性隐喻同样普遍。以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说为理论依据,可以发现,视觉隐......
[学位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16
隐喻问题是钱锺书主要的兴趣点之一。钱锺书的隐喻研究与他在治学上的两个主要特点即跨越文化边界的平行研究和跨越学科边界的广泛参考密切相关。钱锺书经常以隐喻上的共性证...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钱锺书对中外神秘主义者的思想和言说方式特别关注,常有惊人的洞见,《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一六》的一段话就是突出的例子。结合《管锥编》中的其他段落,可以发现《老子王弼...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张枣的十四行组诗《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主旨极其复杂。从总体上看,此诗可以从三个"面向"出发加以考察:历史、诗歌与救赎。前两个方面与臧棣所认定的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两个...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16
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意义并非固定不变的存在,而是总是在与读者的关联中成立的。作品的接受者或读者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此,要考察作品的意义,就相当于考察其在接...
[学位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13
张枣是一个典型的现代诗人,他的诗作完美地将感性观察与理性思辨结合在一起。本文尝试以刘梁剑《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而上学阐明》一书中的“人之际”、“天人之际”、“...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文化研究 年份:2018
张竞的日文著作《现代中国与“恋爱”的发现》在中国引起的注意不多。该书以恋爱为线索,将晚清以来西洋的恋爱观念、恋爱书写在中国的接受过程,以及日本在其中的作用作了细致...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钱锺书对中外神秘主义者的思想和言说方式特别关注,常有惊人的洞见,《管锥编·老子王弼注·一六》的一段话就是突出的例子。结合《管锥编》中的其他段落,可以发现《...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江汉学术 年份:2021
张枣的创作堪称“中西合璧”。张枣研究中一种常见的错误是,把一些可能同时具有中西渊源的因素,只归结为对传统的继承或改写。事实上,张枣诗作里的许多意象、主题、手法都属...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16
“理解是看见”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一个著名的概念隐喻。它是关于智识的视觉性隐喻。以钱钟书《管锥编》等著作中收集的喻例看,关于智识的视觉性隐喻不只是“理解是看见”。另...
[学位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浙江大学 年份:2020
[学位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浙江学刊 年份:2020
移情说在日本和中国广为传播,得到了各种各样的阐释和发挥,而阿部次郎和朱光潜是其中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两人之间有大量问题值得研究:一来,朱光潜之前的美学家如吕瀓、范寿...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21
《三叶集》是郭沫若、宗白华、田汉三人的通信集.以郭沫若的婚恋经历为触发点,《三叶集》展开了大量关于恋爱观、人性观以及中外文艺的探讨.后世学者所说的“\'恋爱\'的发现”在《三叶集》中已然发生.《三叶集》呈现出了“\'恋爱\'的发现”的一些复杂面向:五四......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21
张枣是当代著名诗人,也是诗歌翻译家.他翻译了史蒂文斯的不少诗作,在创作上也受其影响.“基围斯特的秩序观”是一首颇能体现史蒂文斯诗学观念的作品,张枣不仅对其作了翻译,还在自己的诗作中致敬和回应之.张枣的翻译在一些关键之处偏移了原诗,而致敬之作也对史蒂......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22
“气韵”是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核心概念,“移情”是西方现代美学中的重要学说。明治以来的日本学者于东西学术都作了深入钻研,在这一大语境下,产生了将“气韵”与“移情”相沟通的思想。伊势专一郎和园赖三为其发端,分别代表求同、辨异两路。其后,金原省吾、大西克礼等......
[期刊论文] 作者:彭英龙, 来源: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年份:2020
德国学者曾德尔对希伯来语圣经(即“旧约”)中的道隐喻(Wegmetaphorik)作了翔实的考察,其研究对重审中国文化的“道”也不无启发。模仿其研究方式,可以发现,汉语中的道隐喻也不仅体现在“道”这个词中,更体现在涉及“道”的整个语义场的各类表达中。语义学考察将揭示出,......
[期刊论文] 作者:谭群峰,彭英龙,, 来源: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10
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作为网络攻击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文章在分析当前常用的防火墙技术以及Linux Netfilter防火墙框架基础上,应用状态检测技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