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3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等, 来源:雕塑 年份:2005
包林谈公共艺术  整理/张苏卉    [编者按]: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两难的困境。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对此有较为深刻而又新颖的思考。...一、公共艺术“公共性”概念及现状  张苏卉(以下简称张):现在关于公共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 年份:2003
本论文试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真实”观进行初步的探讨。文章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艺术真实”观念的一次变革,从“模拟说”寻求视觉真实,到塞尚的“艺术真实”观。自塞尚以......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3
20世纪末,西方传统工业逐渐衰退,曾经发挥经济支柱作用的旧工业区如今大都成了废弃地和重污染区。它们见证着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程,浓缩着城市的工业文明与历史印迹,...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2
对于何为"艺术的真实",一直众说纷纭,传统"模拟说"所持的单纯描摹对象即"艺术的真实"的观点现在已被大多数艺术家否定,他们认为那种方法不过是表现了一些外在的东西.而一些现...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04
艺术的"公共性"是指艺术作品在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特性。而公共艺术是指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对城市公共环境进行的具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及在城...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美术大观 年份:2019
对美国公共艺术而言,场所和场所中的人是两个重要的诉求对象,场所营造和公众介入可谓是当代美国公共艺术的重要取向,是美国公共艺术强调基于特定场所而运作的表征。...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艺术评论 年份:2010
公共艺术作为当今城市中一种日趋重要的文化形式,起着愈加彰显的文化载体和城市地标的作用,并成为城市的符号与象征。地标性公共艺术可以成为一个“点睛”之笔,凝聚城市特色...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雕塑 年份:2005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世界美术 年份:2009
阿尼什·卡普尔是一位有着东西方生活背景的艺术家,其作品显露出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与对抗,旨在引发人们对各种对立统一事物的关注与思考。他偏爱抛光不锈钢镜面般的效果,扭...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创意与设计 年份:2019
对于数字博物馆而言,多元化的展示形式、彰显主题的网页设计、寓教于乐的数字交互文创内容等,不仅能够提供给参观者多感官的体验,使人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身临其境地参观体验...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各种生态问题频现,面对日益枯竭的不可再生资源和被污染的环境,人们开始反省以往的行为,尝试在人类活动中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干预,采用低碳、...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科技资讯 年份:2009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字、符号、图像、图形、影像等多元媒体形式的综合应用使设计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更具互动参与性,能够提升教学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2019
生态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话题,数字化公共艺术在表现生态主题上卓有成效,因其直观动态的形象、互动参与的形式,能够加强观者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有助于生态理念的传达...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创意与设计 年份:2013
沉浸性指人沉浸在计算机创造的仿真世界中,产生一种仿若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在数字博物馆中,多元的展示形式、逼真的虚拟场景及展品、身临其境的空间体验、逼真的细节纹理、...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创意与设计 年份:2010
世博会中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涵盖静态的造型艺术,也包含艺术化的公共设施。此外,还包含方兴未艾的数字公共艺术。公共艺术的介入不仅营造艺术化的世博园区景...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精神被视为宇宙万物之本质,而西方现代派艺术家则寻求艺术作品中的生命精神,二者的同构性存在于共同的美学基础上和情感构造中....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装饰 年份:2005
公共艺术包含公共与艺术的概念,但两者在公共艺术中的融合不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单纯,这包含着以艺术的形式及理念内涵介入当代社会的公共生活和公共环境,以社会学的“公共”...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雕塑 年份:2005
公共艺术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两难的困境。本期刊发的几篇文章对此有较为深刻而又新颖的思考。包林先生针贬了当前公共艺术理论研究的空泛倾...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2010
地铁,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如今已超越了其功能性本义,而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空间和流动的艺廊。地铁是世博的交通枢纽,亦是城市生活的通道,通过对地铁空间有文化针对性的艺...
[期刊论文] 作者:张苏卉,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1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