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7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1998
开拓文章学研究的新视野──评《文章文化学》张稔穰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历代文人们的文章著作,凝结着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成为今天和未来一笔十分珍贵的精神...
[期刊论文] 作者:刘冬蕊, 楚爱华,,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2004
张稔穰一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研究,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代小说宏观的综合研究,二是对《聊斋志异》的专学研究。前者主要从对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特色...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楚爱华, 来源:济宁师专学报 年份:1996
对古代文学中女性作为理想载体现象的思考□张稔穰楚爱华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人类的文明时代,建立以男权统治为基础的人伦社会的同时,妇女作为支撑人类社会...
[期刊论文] 作者:崔茂新,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8
《(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张稔穰著。380千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刘连庚...
[学位论文] 作者:任议男,,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2015
在当今的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学界对于古代文言小说的研究十分繁荣,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涉及作品大多集中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如张稔穰先生的...
[期刊论文] 作者:袁世硕,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95
《聊斋志异艺术研究》序袁世硕张稔穰又完成了一部论述《聊斋志异》的巨著,行将出版,邀我作序,虽说难以胜任,却也情意难却。由于“文革”中的所谓“教育革命”,我和稔穰曾在一个学...
[学位论文] 作者:任议男,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2015
在当今的古代小说研究领域中,学界对于古代文言小说的研究十分繁荣,但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涉及作品大多集中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如张稔穰先生的《聊...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2004
冯镇峦、但明伦等人对《聊斋志异》的评点,在小说理论史上第一次肯定了文言小说集体例驳杂的合理性及其审美意义;指出了《聊斋》故事的虚构性、志异的深层原因以及取得艺术真...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正】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代表着我国古典短篇小说创作的高峰。它问世之后,不胫而走,影响是异常广泛而深入的,直至今天,仍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近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又陆续...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8
袁凯《白燕》诗应是创作于元末而非明初,该诗寄托遥深而又无迹无痕,并为明清诗坛提供了一个新的诗歌意象——白燕,因而其在诗史上应占有一定地位;后人对此诗的批评多是没有透彻理......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6
【正】 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一向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所谓意境,主要是指某些作品所具有的这样一种审美机制:既能向读者呈现出情、意、象和谐统一的直接画面,又潜藏...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82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的由鬼狐精怪幻化成的人的形象(以下简称鬼狐形象)。他们既是“人”,又是“物”,这种特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人”和“物”这两...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2005
但明伦、冯镇峦的《聊斋》评点比起金圣叹的小说评点来,更重视作品的思想内涵。他们的评点对《聊斋》一书的创作动机、单篇作品的立言本旨、作品中人物的德行等,多有中肯的阐...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2007
冯镇峦的《聊斋志异》评点,指出蒲松龄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鬼说狐,抉发出了《聊斋志异》创作的最基本的经验;对这部小说的虚构性质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并在小说评...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正】 长篇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个门类。但它的演进线索远不象短篇小说那样单纯、清晰。在品种、类型上,它分为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世情等不同的流派...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明朝中期,我国封建经济的母体内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小说创作首先触及这一崭新生活课题的作品是《醒世恒言·施润泽滩阙遇友》。这篇小说,相当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8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学大师毫无例外的都是语言巨匠,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聊斋志异》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说它生动、形象、精练、优美……这都不是溢美之词,但又总觉......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9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北宋王安石(1021—1086)不仅是中国历史上锐意革新的伟大政治家,而且是一位风雅独步的著名诗人。在《...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蒲松龄研究 年份:1986
中国古代小说,历来重视情节的新奇怪异,志怪志异之作一直绵延不绝。明人胡应麟列举书名带“异”字的小说,就有六十余部之多。如果加上书名不带“异”字的和胡应麟身后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稔穰,, 来源: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7
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继承、发展了古代笔记小说的传统,并借鉴了古代散文的笔法,可称之为带有散文特点的白话笔记小说.这一创作实践,再次昭示了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内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