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8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凯鑫, 张利平, 岳公雷, 杜广中,,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2019
张登部(1942—),山东菏泽人,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当代针灸名家,澄江针灸学派山东再传人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专业技...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琴,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1994
张登部,1942年生于山 东省菏泽市牡丹乡。现任山东 中医学院针灸系经络教研室 副主任、副教授,山东中医学 院附院针灸科主任。兼任中国 针灸专家讲师团副教授、山东 针灸学...
[期刊论文] 作者:韩兆诚,,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2004
张登部,男,1942年出生,1964年大专毕业.从事中医针灸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年.原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琴, 卜彦青, 张登部,,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7
针灸治疗中风选用阴阳经穴规律研究进展刘琴1卜彦青2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2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250014指导张登部关键词针灸中风阴经穴阳经穴中图法分类号R246·1针刺治疗中风已取...
[期刊论文] 作者:王前辉, 来源:针灸临床杂志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新中医 年份:1984
例一:穆罕默德·阿斯卡,男,28岁,未婚,工人,住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1982年5月6日初诊。自幼手足汗出较多,并逐渐加重,精神紧张时尤甚,汗水时从手足渗出。足部因汗出...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1989
已故老中医钟岳琦(1900~1981),山东省安丘县人。1937年毕业于针灸学家承淡安所办无锡中国针灸学校。后悬壶于青岛。1956年参加山东省中医研究班,1957年任山东省中医进修...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0
“四关”系指肘、膝关节及其以下。此重要部位,历代针灸医家都很重视,因其与脏腑、经络及腧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在针灸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笔者复习...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 年份:1983
人中一穴,又称水沟、鬼宫、鬼客厅、鬼市等名。属督脉,为督脉、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其部位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人中”首见于《灵枢·经脉》篇:“...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承浆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穴之一,其主治较为广泛,对于某些急慢性疾患有较好疗效。笔者拟就本穴及其临床配伍应用,复习有关文献,结合临证体会,略述管见,以供同道参考。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89
“合治内腑”理论出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合”系指下合穴而言,为六腑之气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于巨虚上廉,小肠合于巨虚下廉,三焦...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杜德五先生从事中医针灸医疗工作60余载,学验俱丰。倡导中医临床各科应针药并用,方能提高疗效。只药不针,或只针不药,皆俱偏面性。强调针灸补泻法是其灵魂。重视针刺与灸灼无...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上海针灸杂志 年份:1984
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一批帛书,其中有两篇经脉学专著,整理小组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以...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 来源:云南中医杂志 年份:1984
膻中穴为针灸临床常用穴之一,其主治较为广泛,尤其是在治疗某些急性病中,为历代医家所习用。笔者复习有关文献,结合多年来临床应用体会,略述管见。一、关于膻中穴之名称...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琴, 张登部,,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1
(足乔)脉,为奇经八脉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内容在《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中均有记载,至明代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其本人临床实践,对(足乔)脉理论及其证治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杜文中,张登部,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9
笔者采用头针与体针结合治疗观察缺血性中风32例,发现两法能相须为用,疗效较佳。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院针灸科住院病人。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西医脑梗塞诊断标准[1]。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刘建,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8
认为患者针下感是针刺得气的主要标志,是患者神气活动的重要表现。由于患者体质和病情不同,针下感也不相同。指出适量的针下感是产生补泻效果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引发适量针下感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登部,刘建, 来源: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6
论述腧穴穴性的概念、源流、与穴性有关的因素,从而提示穴性如同药性一样,只有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才能达到取穴少而效捷的目标。...
[期刊论文] 作者:刘琴,张登部,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1
(足乔)脉,为奇经八脉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内容在《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中均有记载,至明代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结合其本人临床实践,对(足乔)脉理论及其证治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0
[书讯]由山东中医学院张登部主编的《针灸疑难奇症医案荟萃》一书,已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载针灸治疗疑难奇症的专著,共收集全国175位针灸专家266个医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