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大伦,冯丹红,张民夫,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1996
一期梅毒误诊为鳞癌1例李大伦,冯丹红,张民夫吉林省卫生防疫站性病防治所(邮政编码130021)患者男,37岁,已婚,高校教员。就诊前1月冠状沟处出现卫个小指甲大结节,约1周后破溃形成浅溃疡,无自觉症状...
[期刊论文] 作者:候志强, 巫毅, 张民夫,,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1996
嗜酸性筋膜炎1例候志强(吉林柴油机厂医院皮肤科130031)巫毅,张民夫(白求恩医大二院皮肤科130041)嗜酸性筋膜炎是一种较罕见的疾病,现将我们所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8岁,1994年12月27...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丽萍,巫毅,姜桂英,毓明涛,张民夫,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1996
儿童良性黑棘皮病伴肥胖与高胰岛素血症(摘要)张丽萍,巫毅,姜桂英,毓明涛,张民夫(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130041)为了进一步探讨小儿良性黑棘皮病伴肥胖与高胰岛素血症及非胰岛素...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03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进行性传染病,除侵犯皮肤黏膜外,并侵犯全身所有的内脏和器官,约95%的病人是由性行为传染的.198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梅毒列为性传播疾病.1989...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原皮肤科主任孙宝符教授、不幸因车祸于1994年10月3日于长春逝世。享年67岁。1927年12月他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1949年3月参军入华北军医大学学习,1952年12月毕业于原天津第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0
孢子丝菌病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慢性传染病.1898年Schenck首先报告本病以来,其后关于本病的临床分类繁多.根据Lever 19T5年对本病的分类①,本文报告的14例应属于原发皮肤接种性孢子丝菌病.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9例有明显外伤史.均在病理组织内发现了申克氏孢......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赵德成,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为了探讨长效皮质类固醇对痒疹的疗效,采用得宝松1mL肌注,每3周1次,共2次,取得一定的近期疗效。...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巫毅, 来源:中国乡村医生 年份:1999
皮质类固醇激素具有双重性,在关键时刻使用得当可以救命;反之,在关键时刻该用而不用或不该用而滥用,也可危及生命和健康.故正确而慎重应用此类药物在临床工作中是重要课...
[期刊论文] 作者:姜萍,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在病理组织中检测梅毒螺旋体是诊断梅毒较为理想可靠的方法,但是多年来一直没有较好的螺旋体染色方法.我们应用Warthin-Faulkner法染色,螺旋体染成黑色,所在的组织为各种色调的黄色,对比分明,现报告如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李玉林,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2
出血性水痘(Hemorrhagic Varicella)非常罕见,出血性疤疹伴有全身发热,病情危重,可以致命.经查阅国内有关主要杂志,未见有报导,现报导3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林淑兰,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86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Malignant Atrophic Papalosis,简称MAP),系少见而严重的疾患,现报告2例....
[期刊论文] 作者:胡枚青,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65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芹,张民夫,等,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冯丹红,张明,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姜萍,李福秋,张民夫, 来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份:2001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探讨早期梅毒的诊断依据.方法利用电镜、墨汁染色及W-F染色法观察病损组织液、淋巴结穿刺液及病理组织切片中的梅毒螺旋体.结果 5例组织液及...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张明,曲生明,, 来源:皮肤病与性病 年份:2006
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CRF刺激脑下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产生皮质醇(Cortison)。血液中的皮质醇浓度对下丘脑起负反馈调节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张民夫,李钟洙,赵德成, 来源:临床皮肤科杂志 年份:2000
为了探讨长效皮质类固醇对痒疹的疗效,采用得宝松1mL肌注,每3周1次,共2次,取得一定的近期疗效....
[期刊论文] 作者:姜萍,宋馥香,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期刊论文] 作者:姜萍,段正芳,张民夫,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1
孢子丝菌病的诊断以往多依靠真菌培养.由于免疫荧光技术的应用,为快速鉴定病原微生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2]....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芹,张民夫,段正芳, 来源:中华皮肤科杂志 年份:1994
用ABC-ELISA方法对皮肤抱子丝菌病病理组织中病原体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孢子被染成棕褐色,呈圆形、梨形,可见发芽孢子及星状体、巨噬细胞内及白细胞内被吞噬的孢子。孢子直径为2.5um~10.0um。本方法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