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32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熊人杰,张梅涧,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4
2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分析熊人杰,张梅涧(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210029)主题词红斑狼疮,全身性/中西医结合疗法本文观察了江苏省人民医院】990~1993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60...
[期刊论文] 作者:熊人杰,张梅涧,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纪伟,张梅涧,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1993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目前尚无肯定的治疗方法,我们用雷公藤片加蜂毒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 1.RA的诊断标准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
[会议论文] 作者:张梅涧,熊人杰, 来源: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纪伟,张梅涧, 来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钱先,张梅涧,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1999
患者女性,26岁,因全身关节游走性肿痛3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入院时发热(T39.4C)、胸闷、气喘、动则为甚,双手指间关节,双膝、双踝关节肿痛,双下肢浮肿。体检:神清、重度贫血貌、头发稀......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国,张梅涧,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1991
1983年,澳大利亚Warren及Marshall在胃活检标本中发现未定型的弯曲杆菌,并证明此菌的存在与胃炎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此后,陆续的研究报告提示:胃幽门弯曲菌与胃炎、胃...
[期刊论文] 作者:张梅涧,周晓白,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3
本文对内窥镜下明确为上消化道出血者300例进行分析。出血以青壮年为主,冬春季易发,糜烂出血性胃炎为首位,消化性溃疡次之。镜下表现为点状出血、片状渗血和喷血,出血时间、...
[期刊论文] 作者:房静远,张梅涧, 来源:临床荟萃 年份:1990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二氏从人胃中分离出幽门弯曲菌(Compylobacter Pyloridis)以后,大量研究表明CP与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有密切关系。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CP检出...
[期刊论文] 作者:徐健国, 张梅涧, 单兆伟,,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1991
现有医学文献中用中医中药治疗胃幽门弯曲菌感染的报道较少。为探索其治疗途径,笔者于1988年9月~1990年4月,用中药协定处方治疗幽门弯曲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溃疡病31例。...
[期刊论文] 作者:张梅涧,金实,马永桢,纪伟,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1993
雷公藤总萜片为雷公藤经改进工艺流程研制而成。临床应用暂时缓解及显效率分别为6.6%、28.3%,总有效率95.3%。与同类雷公藤片疗效相似。副作用发生率仅28.13%,对照组雷公藤片为75......
[期刊论文] 作者:张梅涧,马永祯,纪伟,施南萍, 来源:北京中医 年份:1993
50例结缔组织病患者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沉,K值6项指标均有明显增高,与健康人相应数值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同时此类患者“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较多,说明......
[期刊论文] 作者:单兆伟,沈洪,张梅涧,徐建国, 来源:China National Journal of New Gastroenterology 年份:1996
目的揭示Hp感染与胃病中医辨证的关系。方法以前瞻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同步作胃镜、病理及Hp检查。结果研究表明,Hp阳性者213例,阴性者104例。在中医辨证分型中,气......
[期刊论文] 作者:单兆伟, 张梅涧, 陈静, 房静远,,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91
本研究对由黄芪、白芍、蒲公英、仙鹤草、丹参、甘草等药物组成的益气活血清热方的抗幽门螺旋菌作用作了对照研究。结果提示此方对幽门螺旋菌的阴转率与西药组相同,并可显著...
[期刊论文] 作者:朱云华, 王黎, 徐景藩, 张梅涧, 郭宏敏,, 来源: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1989
通过组织病理学,尿素酶试验和电镜观察,探讨不同证型慢性胃炎与CP的关系。结果表明中虚气滞组不仅CP检出率高,菌量多、侵犯部位深,进入细胞内引起变性崩解的多,且活动性慢性...
[期刊论文] 作者:钱先, 马永桢, 张梅涧, 纪伟, 陆双军, 陆燕,,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王庆,徐桂华,钱先,张梅涧,郭峰,陈剑梅,, 来源: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份:2015
临床上通常将60岁以后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RA)称为老年RA(ERA)。Barlow等〔1〕提出它是在应对慢性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及做出生...
[期刊论文] 作者:杨利,金实,汪悦,叶霜,刘喜德,姚华,张梅涧,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份:2000
细胞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和病情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不少研究结果认为sIL-2R与病情活动呈正相关,TNF-α在活动期明显异常.为了探讨狼疮静的疗效及...
[期刊论文] 作者:杜秀兰,张宏,傅新利,张之澧,张梅涧,马永祯, 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 年份:1998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toxi and side-effec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complex ester tablet(TWT,a preparation of Folium Tripterygium Wilfordii)...
[期刊论文] 作者:金实, 汪悦, 张梅涧, 刘志辉, 叶霜, 刘喜德, 朱方石,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3
目的:观察狼疮静颗粒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5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强的松、环磷酰胺等常规西药为对照组,中药狼疮静颗粒结合常规西药为治疗组,治疗观察75例活动性S...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