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张晓谷,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直升机专业分会第十九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2003
本文讲述在直升机型号研制中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计算和试验.但由于目前分析计算的某些不可靠性以及进度的迫切性再加上认识上的一些问题,分析计算和试验的作用有时没有得到...
[会议论文] 作者:张晓谷, 来源:'98珠海航空学术会议第14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1998
该文首先扼要介绍了法国及意大利直升机研制的发展过程及经验教训。随后分析了直升机技术的现状及其对直升机研制的影响。进一步介绍了直升机研制中发生的典型问题及解决的途...
[会议论文] 作者:张晓谷,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1990
[会议论文] 作者:张晓谷,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直升飞机组合吹风和贴地飞行第一次会议 年份:
[期刊论文] 作者:徐敏,张晓谷,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份:2004
针对滑橇式起落架直升机 ,提供了一种“地面共振”动力稳定性分析的方法。首先 ,针对滑橇式起落架在承受直升机重量与旋翼升力时产生大变形的特点 ,逐级用有限元法计算其刚度...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谷,刘强, 来源:航空学报 年份:1992
本文采用复数坐标来表示旋翼及机体的运动,提出了多自由度耦合系统动稳定性问题的各自由度间相互激励作用的分析方法。以此分析了直升机旋翼与机体耦合的“地面共振”稳定性...
[期刊论文] 作者:薛海峰,张晓谷, 来源:飞机设计 年份:2003
直升机旋翼气动机械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空中与地面稳定性问题。本文从旋翼桨叶的结构型式、气动模型和分析方法几个方面对直升机空中与地面稳定性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期刊论文] 作者:杨超,张晓谷, 来源:飞行力学 年份:1998
根据国内外直长机数学模型研究情况,从飞行动力学角分析直升机数学模型的特点。重点讨论了不同研究目的直或机飞行动力学模型的区别,即分别对以非实时数值仿真,实时数值仿真和控......
[期刊论文] 作者:刘强,张晓谷, 来源: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 年份:1995
通常采用二维当量地面共振模型来分析直升机地面共振稳定性。主要原因是该模型概念清楚,计算也相对简便.其当量质量、当量刚度与当量阻尼均来自机体的模态特性.为了验证该模型,本......
[期刊论文] 作者:包劲松,张晓谷,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份:1996
采用带外伸量及弹性约束的当量铰桨叶模型,考虑了旋翼挥/摆结构耦合及动力入流非定常气动力,建立了悬停状态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分析方法,适用于星形柔性及无铰式等旋翼系统。分......
[期刊论文] 作者:张晓谷,包劲松,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份:1992
动力入流理论把旋翼扰动运动所引起的气动力变化和诱导速度变化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简便而实用的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本文把动力入流模型引入旋翼操纵响应分析,建立了一套...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书,张晓谷, 来源:航空学报 年份:2000
给出了结构控制系统输出反馈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鲁棒性分析设计的一些基本步骤,兼顾结构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计算的简便,基于鲁棒度量建立状态向量和输出向量参数之间......
[期刊论文] 作者:包劲松,张晓谷, 来源:航空学报 年份:1999
建立主动力入流的旋翼动载荷分析模型,在旋翼模型试验 进行了悬停状态总距激振的铰链式旋翼动态升力实验研究,理论计算与试验吻合很好。分析表明,激振频率越主流对悬停状态旋翼......
[期刊论文] 作者:包劲松,张晓谷, 来源:飞行力学 年份:1994
动力入流模型把直升机旋翼扰动运动产生的气动力变化和诱导速度的扰动直接联系起来,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旋翼非定常气动力模型,本文把动力入流模型引入到直升机旋翼前飞操纵导数(升......
[期刊论文] 作者:包劲松,张晓谷,, 来源:直升机技术 年份:1994
本文研究了以不同质量流的动量理论导出的动力入流的[L]阵,以此计算了旋翼操纵导数,从计算与实测的比较中得到研究[L]阵的简单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李书,张晓谷,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年份:2000
为了计算重特征值情形的特征向量导数,推广Nelson’s方法被广泛3采用,其中有些已被认为在某些情形下是错误的,本文利用数学定量和新的灵敏度定义给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导数的精确解,该方法......
[会议论文] 作者:杨超,张晓谷,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1996
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是飞行力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直升机的认识水平。该文针对国内外直升机数学模型现状,从其目的性、综合性、多样性、试验相关性等特......
[会议论文] 作者:张晓谷,包劲松,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1996
直升机空中共振和地面共振物理本质上是一致。该文将空中共振和地面共振的分析模型综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同旋翼型式的旋翼/机体耦合动稳定性统一分析模型,既能用以计算计......
[会议论文] 作者:刘强,张晓谷, 来源:中国航空学会第六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1990
[会议论文] 作者:包劲松,张晓谷, 来源:第十届全国直升机年会 年份:1994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