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张成琬,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3
采用国际鉴别寄主和我国鉴别寄主对四川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其致病反应,归划为O—Ⅳ型,O型对所有鉴别寄主几乎都无致病力;Ⅰ型对感病品种全刚30(...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张成琬,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0
叶枯灵(原名渝-7802,简称BHD)是一种新型有机硫杀菌剂。室内测定表明,叶枯灵500—1000ppm,对白叶枯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小试与中试,采用以上浓度喷撒2—3次,每隔7—10天...
[期刊论文] 作者:张成琬,覃民权,,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64
油菜是四川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主产地区占小春作物总面积的20—30%。目前在不同地区,由于各种病害侵袭,产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三大病害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张成琬,彭化贤,,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1984
我省油菜产区由于气候、土壤、耕作栽培条件的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和流行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潮湿多雨地区常发生菌核病、霜霉病和白锈病;在干旱少雨的情况下,会因传病蚜虫的猖...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张成琬,罗显芝,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3
采用国际鉴别寄主和我国鉴别寄主对四川稻白叶枯病病原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其致病反应,归划为O—Ⅳ型,O型对所有鉴别寄主几乎都无致病力;Ⅰ型对感病品种全刚30(...
[期刊论文] 作者:张成琬,何明,罗显芝,,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1983
白叶桔病是水稻的严重病害,十九世纪末首先在日本发生,其后逐渐扩大到东南亚及南亚次大陆各国稻区。近年来,澳洲、美州和欧洲个别稻区也有此病的报导。我国五十年代主要发生...
[期刊论文] 作者:张成琬,何明,罗显芝,, 来源:病虫测报参考资料 年份:1981
近些年,国外根据噬菌体量和台风出现频率来予测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十分成功,我国东南沿海稻区的情况与之相似。在我国内地稻区,菌量、气象条件、品种抗性、淹水等对白叶...
[期刊论文] 作者:张成琬,何明,罗显芝,, 来源: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1979
水稻凋萎型白叶枯病国内外已有报导。我省自1977年青神县500多亩杂交晚稻发病后,随着杂交稻的推广,病区也有所增加。1978年青神、彭县、温江、富顺、渠县及达县市等部份社队...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张成琬,罗显芝,,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1990
叶枯灵(原名渝-7802,简称BHD)是一种新型有机硫杀菌剂。室内测定表明,叶枯灵500—1000ppm,对白叶枯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田间小试与中试,采用以上浓度喷撒2—3次,每隔7—10天...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罗显芝,张成琬,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82
作者应用多重回归法和噬菌体技术对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始病前两旬降水量≥0.1毫米日数和越冬期(12月至2月)三个月的日平均气温,可...
[期刊论文] 作者:张成琬,覃民权,鲁先群,杨淑筠,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63
白菜型油菜品质好、含油量较高,生育期较短、适合两熟制,在四川省栽培较广。但一般品种抗病毒病力弱,产量很不稳定。据新都1959年报告:白菜型油菜常年因病损失约5—10%,重病...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张成琬,罗显芝,廖佩言,刘景西,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0
本试验采用双列式杂交方法,观察了以IR26、IR36等为代表的抗性品种的杂交优势。结果表明:杂交组合F1代在分蘖末期抗性无优势,穗期抗性优势明显;F2代两期鉴定正负向均有优势;F...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明,张成琬,罗显芝,廖佩言,刘景西, 来源:农业科学导报 年份:1985
1978—1981年用12个品种(系)共30个组合,其中包括国际公认的抗性品种IR_(26)、IR_(36),观察这些代表品种杂交后代对白叶枯病抗性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一般配合力方差达极显著水...
[期刊论文] 作者:魏景超,沈淑琳,王俊林,张成琬,朱有釭,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58
南京及华东地区的油菜与十字花科蔬菜普遍发生花叶病。病原病毒經抗性(失毒温度、稀释終点、体外保毒期)測定和寄主反应測定,认为可以分作三大类型:分别为芸苔病毒2号,黄瓜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