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我们既要不忘惨痛的历史,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同时也要不忘肩负的使命,变落后为先...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2003
祝愿——祝中华内科杂志越办越好...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1
在热带的疟疾全地方性流行区中,幼儿在出生几周内都感染了疟疾,并有婴儿死亡率高和人群继续有感染而无明显症状的特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观察流行区的自然因素是否在鸟类中...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2
本文作者根据化学治疗的药物载体概念,用连接亲溶酶体载体的伯喹进行动物实验治疗。实验选用体重为18~22g的雄性TBE_(ESP)鼠,以斯氏按蚊体内的伯氏疟原虫子孢子给小鼠作静脉...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6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AIDS患者。AIDS正以迅猛之势向世界各地蔓延,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不仅危及许多人的生命,损失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会造成国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因......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79
本文作者以8株恶性疟原虫和2株间日疟原虫作感染试验,这些原虫株有的已对氯喹、奎宁或乙胺嘧啶产生抗性,有的是敏感虫株。此项工作是观察这些疟原虫对于夜猴是否也象在人体...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79
实验用不切脾的北哥伦比亚猴909只,体重为780~1020克,实验前血检证明无丝虫和疟疾感染。选用了来自病人的8株恶性疟原虫和2株间日疟原虫。先准备供血猴,当它初次发作和原虫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国外医学参考资料(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75
灵长类疟疾复发源于疟原虫红细胞外期(以下简称红外期)的理论已经提出二十多年。此理论的要点是:红细胞前期(简称红前期)的潜隐体,在肝脏实质细胞中发育成熟,潜隐子便离开肝...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4
脑型疟是指由恶性疟原虫感染引起,而非其他原因导致昏迷的恶性疟患者。重症疟疾中以脑型疟最容易致死,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它约占恶性疟住院病例的10%和死亡数的80%。国内因近年流动人口大增,输入性病例日益多见,尤其是援外人员中也出现死亡病例,故更应该重视。......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年份:1996
第一届全国艾滋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月23~24日在广东佛山市召开。会议对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临床表现、检测与诊断、治疗和预防、医疗保健及道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78
间日疟的根治是我国疟疾防治中的主要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伯氨喹啉的疗程较长,并在某些地区早已发现它可导致溶血反应,因此希望能找到新的药物或方法,以便缩短疗程,降低药物毒性而提高疗效,达到在临床和现场治疗中迅速根治间日疟的目的。我们应该运用间日疟原虫的生物......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86
寄生虫病化学治疗研究动向...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7
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产生抗药性,改变了全球的抗疟形势,大规模的抗疟计划受到挫折。后来发现恶性疟原虫对多种抗疟药也产生抗性,甚至同一株恶性疟原虫对几种抗疟药物产生抗性,即多重抗性。我国抗氯喹恶性疟地理分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云南、海南、安徽、贵州、江苏等省均有......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上海免疫学杂志 年份:1984
论著用免疫荧光试验观察恒河猴长期感染食蟹猴 疟原虫的抗体消长··,···,········……张家埙等(1)小儿抗心肌抗体免疫荧光检查的临床 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侯鉴君,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96
会议由中华内科杂志编辑部主任武伯光编审主持,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张家埙教授致开幕词。佛山市领导对此会予以了高度重视,市政府副秘书长卢立湃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会议期间,张家埙教授作了题为“艾滋病患...
[期刊论文] 作者:邱持平,张家埙,,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8
遗传工程即应用各种工具酶将不同来源的遗传物质在体外进行DNA重组,并使之在细胞内繁殖而形成一种新的生命类型的科学。自1976年重组DNA技术首次成功以来,近10年来遗传工程...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高大庆, 来源: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年份:1987
在第六届国际寄生虫学会议上,Howard就疟疾疫苗研究的现状、抗原差异和原虫侵入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五年前尚没有关于疟原虫抗原结构的详细资料,而现已了解了几种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何琦,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1962
针刺治疗疟疾已有很久历史,古代医学按不同的症状取穴。近代针灸家治疗疟疾多取穴大椎、陶道、间使和后谿等,认为有特效。施针的时机,大多认为应在发作前1~2小时。国内文献报告针刺治疗疟疾,对抑止症状及使末梢血液内疟原虫消失的有效率达66.6%~90%。但所报道的结果,均以......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家埙,林宝英, 来源: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杨元清,张家埙, 来源:动物学报 年份:1992
本文对恒河猴肝内食蟹猴疟原虫红外期裂殖体的组织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结果表明,其体内含有糖原、DNA、R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