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阮荣春, 张同标,,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2017
《从天竺到华夏:中印佛教美术历程》(作者阮荣春、张同标,商务印书馆年)本书为通史性的专著,以时间顺序为主要脉络,地域分别为辅助线索,以国内各省市著名壁画、石窟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创意与设计 年份:2014
华盖是从遮风蔽雨的伞盖转化而来,由实用器具升华为神仙方术意味的美称。这在汉代辞赋典籍中屡有记载,也被使用于奉神、长生、辟兵等庄严场合,在汉代图像中尤多见于西王母。...
[学位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 年份:2012
本论文《论古印度佛像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旨在研究中印两国佛教美术传播中的三次浪潮及其具体表县。这三次浪潮,形成于古印度造像高峰时期的贵霜时期、笈多时期、波罗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除了斯瓦扬布等大型佛塔之外,在街头巷尾和佛寺内的石制还愿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散布尼泊尔加德满都盆地的大量的石制佛塔,通常在塔身四方雕刻四方佛,按照右旋顺序,从东方起雕造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和不空成就佛,以佛塔自身作为大日佛的象征,共同形...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年份:2013
尼泊尔特别流行观音菩萨信仰,有诸多造型奇异的观音形象,三乘物观音即其之一。这种观音造型的特征是三重乘物,自上而下,分别是毗湿奴、金翅鸟、狮子。有时还增加一条诃利蛇,...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艺苑(美术版) 年份:1995
编者按《第八届全国美展江苏省作品展览》于1994年 10月 28日至 11月1日在南京江苏省姜术馆展出。对这次展览,社会各界评价不一。这里发表了我院美术系美术学专业三年级同学的...
[会议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 年份:20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古印度笈多时期普遍流行一种取材于“舍卫城大神变”的佛教造像,描绘佛陀在舍卫城降服外道六师,包括三个主要情节:芒果树奇迹、水火双神变、大神变。造像通常舍弃了叙事性,转而倾......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淮阴工学院学报 年份:2012
长江三峡出土的延光四年摇钱树佛像,是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尊古佛像。该佛像举右手施无畏印,高肉髻,与四川其他各摇钱树大致属于同一类型。惟该佛像身着交领衣,显示了当时中国信众......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美术之友 年份:2006
汉兴有草书,较之其他书体,以草书名家者甚稀。究其原因,恐怕草书难写是原因之一。为此,前人屡屡编撰草书字汇,自宋元以来,为数甚多。与篆隶字汇为考古所资不同,草字汇编的目的无非是......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8
【正】我国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太学始自西周,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亦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创意与设计 年份:2015
湖南滩头年画以出产于滩头小镇而得名。小镇地处湘贵黔交通要冲,又是通向洞庭湖的水路要津,为年画行销提供了便利。当地盛产竹纸,木版年画是当地纸业的深度开发。印刷年画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6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3
西汉扬雄作《蜀都赋》,东汉张衡作《二京赋》,皆极负盛名。论者以为蜀都可以与中原的长安、洛阳相媲美。《蜀都赋》载其集卷五,其富丽堂皇的大意是说成都山川崔嵬、物产丰盈,...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07
碑林多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南方的甚少,湖南的浯溪碑林是较为知名的一处。但浯溪碑林其实是碑铭少而摩崖多,摩崖中的《大唐中兴颂》,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历来脍炙人口,尤负...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8
探讨古代书画美学的起源,我们以为从文字考释出发是比较妥当的。因为文字可以看作是人文思想的固化,并借由文字普及到整个族群、团体,经过不断地演化和沉淀,最终成为社会的共...
[期刊论文] 作者:张同标,, 来源:中国书画 年份:2011
一、李开先其人其书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中麓山人,别署中麓放客。生于明弘治十四年壬戌(1502年)八月二十八,卒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享年67岁。今山东章丘县人。嘉靖...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