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8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2010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十一月,陆游自南郑赴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作《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钱锺书《宋诗选......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09
自古诗人皆“入蜀”的说法萌于中唐韩愈,宋代渐成气候,宋人对杜青的入蜀尤为关注,明清时期对于“入蜀”现象的认识上升为规律总结,这一说法得以最终定型。作为对文学史现象的高度......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在蒋捷词的研究中,其词派归属和艺术风格历来是众说纷纭的焦点。从语言层面对蒋捷词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后,不难发现蒋捷坚持的是“本色当行”的词法,抒发的是泛着冷光的寂寞情怀......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历来关于蒋捷词派归属问题争论不断,根据《竹山词》文本归纳出的"贺新郎"、"霜天晓角"、"瑞鹤仙"、"高阳台"、"秋夜雨"5种词调为蒋捷的常用词调。虽然"贺新郎"为豪放派的常用...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小说评论 年份:2008
从先秦至清代,'比兴'的阐释经过了一条由《诗》之六义到词学纲领的历程。郑玄的美刺说在比兴阐释史上具有理论奠基的意味,到唐代,孔颖达对比兴的经学阐释进行了一次...
[会议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 年份:2004
杜甫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松树建立了一个小传统。他初植四松时所存"千年意",在《四松》一诗里得到了明确的表达。杜甫在一个近乎被世界遗忘的时段里,仍苦苦追求和寻觅存在的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杜甫在自己的创作中为松树建立了一个小传统。他初植四松时所存的"千年意",在《四松》一诗里得到了明确的表达。杜甫在一个近乎被世界遗忘的时段里,仍苦苦追求和寻觅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四松》诗旨,非关家国黎庶之思,实存老盖千年之意。杜甫具有伟大的自觉意识......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罗隐于咸通十三年秋沿江入蜀,入路岩幕,次年秋后离蜀北归;其在蜀中的主要活动范围是成都至利州一带。Luo implicit in the thirteen years of autumn along the river into...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2009
这篇文章考察了唐代皇甫冉、李嘉祜、卢纶、陆畅、刘沧、张祜、张乔、刘象、黄滔、崔涂共十位诗人的生平情况,就其入蜀本事进行考证,有所发明。...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诗的理解众说不一。如果在传统的“知人论世”的阐释模式之外,具备“设身处地”的意识,重点审视第四句的“入剑门”,就可以读出另一番新意。从人文...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09
入幕是唐代重要的文学现象,而剑南西川幕府之盛冠于当时。其中原因可从两方面解释。宏观言之,是剑南西川在唐代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方镇大员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个体角度言之,是入幕......
[学位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05
鉴于蒋捷及其《竹山词》的研究中文献清理工作滞后的情况,笔者决定先行校注《竹山词》,在细读全部作品的基础上,再对蒋捷的创作进行论述。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论》,分为......
[学位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四川大学 年份:2009
“唐五代文学家入蜀”是一个有意思的课题。学界关於这一时期作家入蜀的个体研究早已有之且成果丰硕,而尚未见总揽全局的综合研究。本文立足基本的文献考证,从清理本事做起,...
[会议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年份:2007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学的核心概念.历代对于“比兴”的阐释都受到当时的思想和文学风潮的影响:汉代的美刺说,文学自觉时代论“兴”为“有感之辞”,朱熹的相关阐释,以及清代...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5
若问“自古诗人皆入蜀”这句口头禅从何而来,一般都会联想到诗为一代之盛的唐朝。的确如此,整个唐五代时期,因为国家政治军事大局的原因,出现了波澜壮阔的文人入蜀浪潮,三百余年间,前后相续,未曾衰歇,往下一直延续到宋代,它深刻地影响了巴蜀地区的政治和文化发展进程。 ......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看历史 年份:2015
冯至在《杜甫传》中说:“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他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不仅如此,在说到“自古诗人皆入蜀”的时候,一般人也会首先想起杜甫。这是因为杜甫之入蜀,对于他本人的诗歌伟业,对于巴蜀地区的文化和文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杜......
[期刊论文] 作者:张仲裁,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关键词:蒋捷;《竹山词》;本色当行;豪放词;姜夔;吴文莫  摘要:在蒋捷词的研究中,其词派归属和艺术风格历来是众说纷纭的焦点。从语言层面对蒋捷词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后,不难发现蒋捷坚持的是“本色当行”的词法,抒发的是泛着冷光的寂寞情怀,追求的是幽深婉曲的艺术效果。......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