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孤云,张闳,, 来源:山花 年份:2004
rn张闳:我的家庭是医学世家.祖父、父亲、母亲都是医生,还有一位姐姐是护士.我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2
真正的批评家倒并不在意自己声音的高低,而是关注自己言论的价值.事实上,任何一个真正的写作者,无论其为批评家还是诗人或者小说家,都是这样....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张闳,男,1962年6月29日生,江西都昌人,1978年考入江西省九江医专,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1989年至199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先后获文艺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在上海...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7
以“在路上”为线索,张闳先生勾勒出了晚近五十年中国文化的交通地图。他仿佛一个“搭车客”,匆匆搭上...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中国公路 年份:2016
张闳眼中,这种建筑实体也有意识形态,它们不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元素,而是影响创作者观照这个时代的重要因子。...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7
时间炼金术格非小说的几个主题张闳在“水边”格非在《褐色鸟群》的开头部分写道我蛰居在一个被人称做“水边”的地域,写一部类似圣约翰预言的书。这段话,不仅仅是小说主人公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松,, 来源:长江学术 年份:2011
张闳先生认为,"样板文艺"所体现出来的美学符合现代主义美学的某些基本精神,是一种"社会主义现代主义"的美学原则,甚至认为"样板戏"是一种后现代主义文本。这一观点在学理上是错误...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6
张闳先生将博尔赫斯称作“先锋作家的独门暗器”。可谓贴切之至。只是今日人人都将博尔赫斯放在口中。他已经不再是“暗器”,而是成了“标签”。...张闳在文章中特别提到,米歇尔·福柯在《词与物》一书的开头引用了博尔赫斯小品文,来引发关于事物之秩序的议论。可是中国知识界似乎对博...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廖增湖, 来源:读书 年份:2002
张闳 :对于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 ,至少可以有两种途径 ,一是直接研究该事件本身 ,二是研究人们对该事件的研究或描述。这两种方法同样有意义。近年 ,许子东出版了一本题为《为...
[期刊论文] 作者:张 闳,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07
张闳  文化批评家,随笔作家。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文化理论研究与文化批评写作。...
[期刊论文] 作者:陈润华,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2
医生和文学的关系,是我们这个时代氛围中的一个很独特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缪斯"开了一个大医院,理所当然许多做过医生的人都有文学天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润华,, 来源:青年作家 年份:2006
算计命运的手艺  和朱大可最初的见面,是7年以前在上海南部张闳的家里.当时已经是晚上,张闳兄打电话来,说:"朱大可在我这里,可来拜见."在那之前,我只在他的文章里,领教过此...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渔,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2
汉娜·阿伦特在论及本雅明的批评的时候,曾这样感叹道:"历史就像跑道,一些选手跑得如此之快,轻易就超出了公众的视线."在今天的批评家中,同样也有这样一些文学选手--他们...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2
●我的批评观“信”与一种存在方式/王光东1.1真正的批评及我们需要的批评家/李建军2.1张闳批评语录/张闳3.1像西绪弗斯一样/张清华4.1批评:融合感性和智性的可能途径/王宏图5.1批评就是读后感/林舟...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4
张闳:《〈半夜鸡叫〉:时间与阶级意识》,2013年02期陈惠芬:《骇怪:从假洋鬼子到摩登女郎》,2013年03期李瑞:《为谁纪录何以独立——中国独立纪录片质疑》,2013年06期...
[期刊论文] 作者:元著, 来源:辞书研究 年份:1982
【正】 张闳凡同志《关于“世界语”的释义》(以下略称《释义》,载《辞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一文从分析具体词条入手,对《辞海》中“共同语、共同交际语、世界语”等条...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4
"木心"这个名字在大陆文学世界的出现,是一次"闯入"事件。这一"闯入",引起了一些不大不小的骚动,陆续有慌乱、赞叹和不以为然的声音对这个陌生的闯入者作出反应。相关人...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12
1990年代初,一本名叫《挪威的森林》的小说,开始在大学文科女生中间悄悄流行,并逐步向整个文青阶层扩散。今天,小说的作者村上春树这个名字,早已成为一个时尚文化的标签...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上海采风 年份:2006
优胜劣汰还是劣胜优汰?回顾一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会的换届选举,有一个现象引起关注:著名作家余秋雨落选。这是一条饶有兴味的消息。它向人们透露了至少两个方面的信息:...
[期刊论文] 作者:张闳,,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6
人天然地需要一个地理基点。这个基点或是一座城市,或是一片乡村。它的山川、河流、田野、建筑、街道、邻里、方言和风俗,构成了我们内在生活的稳定中心。在此意义上,任何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