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2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 年份:2009
体育课受天气影响较大,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学校还没有能进行体育教学的室内体育场馆,给阴雨天气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我市(荆州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四季有...
[会议论文] 作者:廖光亚, 来源:第二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1988
本文用多孔介质做最大毛细抽吸力实验,发现多孔介质存在两种最大毛细抽吸力;自然最大毛细抽吸力和湿最大毛细抽吸力。其湿最大毛细抽吸力远较自然最大毛细抽吸力为大。本文还......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 年份:2009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体育教师开始由技能实践型向实践型和科研型相结合的复合型转变。那么,学校体育教研组如何才能正确引领一个体育教师团队的发展...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红,廖光亚,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廖光亚,江村, 来源:第八届全国热管会议 年份:2002
三维外肋管作为新一代管外侧强化换热元件,已在各行业的空气预热器、蒸气加热器、空冷中后冷却器及油却器等设备中得到成功的应用。本文研制了三维外肋重力热管散热器,并在大......
[会议论文] 作者:张川;廖光亚;, 来源:第二届全国换热器学术会议 年份:2002
本文以润滑油为工质,对三根不同肋形结构尺寸的叉排三维内肋管中对流换热和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雷诺数Re=30-870.普朗特数Pr=740-4000.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下,三维...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辛明道,,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1984
本文对池沸腾随液位下降到某一特定值后,沸腾传热会出现恶化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和理论分析,导出了低液位沸腾转化点液位的数学表达式。在大气压力下,用蒸馏水...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高川云,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0
一、前言 为使换热设备更加轻小高效,各国学者着力研究了强化传热技术。近年研制出的不少高效传热表面已在空冷、海水淡化、化工、宇航、船舶、动力工程等方面得到应用...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杜亚敏,, 来源: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年份:20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室内课教学成为体育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新课题。《脉搏自我监测法》的教学设计,通过巧妙引导,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陶冶......
[会议论文] 作者:高川云,廖光亚, 来源: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上,下) 年份:1997
该文实验研究了空气横掠顺排三维外肋管束的换热和流阻特性。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光管束比较其换热强化为1.6-2.2倍,阻力增大为1.3-2倍,并用实验数据整理出适合实验条件的三维外肋管束换热......
[会议论文] 作者:阮春莹;廖光亚;, 来源:第二届全国换热器学术会议 年份:2002
本文以空气为工质,对具有不同肋形结构尺寸的叉排三维骨肋管的换热及流阻特性进行了测试,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获得努谢尔特和范宁摩擦拟合准则方程式.实验表...
[期刊论文] 作者:张川,付静,廖光亚, 来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年份:201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未使用过的润滑油为工质,对高Pr数流体在肋叉排列三维内肋管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肋叉排列的三维内肋管可使高Pr数流体在较低的...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高川云,王朝素,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0
一、前言 为使换热设备更加轻小高效,各国学者着力研究了强化传热技术。近年研制出的不少高效传热表面已在空冷、海水淡化、化工、宇航、船舶、动力工程等方面得到应用。 强...
[期刊论文] 作者:廖光亚,辛明道,陈远国,,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1984
本文提出了关于液膜沸腾临界液位的动态物理模型,进而由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求得了该液位的数学表达式。在大气压下,用蒸馏水及乙醇做实验对理论表达式进行了验证。理论值与...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红,廖光亚,高川云, 来源:工程热物理学报 年份:1998
This paper performs experiment on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in different 3-D internally finned tubes, investigates the transition from critical zone to tr...
[期刊论文] 作者:吴伟栋,王厚华,廖光亚,江村,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2002
对由重庆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三维外肋管叉排管束的换热及流动特性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光管管束相比,在Re=2 900~14 000范围内,三维外肋管束的换热系数...
[期刊论文] 作者:何春霞,王厚华,廖光亚,赵力,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年份:2003
对由重庆大学研制开发的新型三维外肋管的自然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Ra=2000~10000范围内,自然对流换热条件下三维外肋管试件1、试件2的换热系数分别是光管的1.3~1.6倍和1.5~2倍。对实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得出了实验条件下自然对流换热准则......
[期刊论文] 作者:周杰,高川云,王键,谭志明,廖光亚,,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 年份:2010
对一种大直径三维内肋管进行了管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与光滑管相比,其强化换热因子hl/hs在1.65~1.70之间,而压降比ΔPl/ΔPs在1.65~1.89之间;基于对换热和管壁温...
[期刊论文] 作者:高川云,王辉涛,周杰,廖光亚,王华,,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14
为强化低温热能发电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传热过程,采用机械加工方法研发肋管表面似龙鳞状的新型三维外肋强化传热管即GY管。对工质R123在光管、GY管水平单管外池沸腾换热进行...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