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9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唐森铭,庄栋法,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
中尺度底栖生态系中贝类群落对柴油污染效应的初步研究唐森铭,庄栋法(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APRELIMINARYSTUDYONTHERESPONSEOFMOLLUSCCOMMUNITYTODIESELPOLLUTIONSUSI...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庄栋法,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94
本文评述了1991年进行的添加维生素B12对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影响的围隔实验结果,初步探明,富营养的围隔生态素中B12异常增加,会提高中肋骨条藻的细胞分裂速率,而增大了赤潮的规模,从长期的效应......
[期刊论文] 作者:庄栋法,林昱,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1990
多年来北美、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的海洋生态学家和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家广泛应用海洋围隔生态系研究营养盐浓度和通量的变化与有关的化学和生物学过程之间的关系.例如,H...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庄栋法,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94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地临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报道的厦......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庄栋法, 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1994
探讨了甲藻赤潮与浮游植物演替的关系.多次国隔生态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水体相对稳定的生态系中,富营养后总是先发生硅藻的水华或赤潮.随后浮游植物会演替成占优势的甲藻,甚至形成甲......
[期刊论文] 作者:庄栋法,蔡子平,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1995
论述0号柴油在底泥中浓度和组分的变化及其对底栖生物群落中细菌,双壳类动物和底泥表层叶绿素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柴油后,进入底泥中柴油组分主要是高于C15的直链烷烃;细菌数量随......
[期刊论文] 作者:蔡子平,庄栋法,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99
本研究应用海洋围隔实验技术探索围隔生态系中环境因子对长牡蛎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养殖密度与牡蛎体重增长呈负相关;养殖水体的N、P平均浓度分别达到26.4和2.5μmol/dm^3的水平时牡蛎......
[期刊论文] 作者:庄栋法,吴省三, 来源:海洋学报 年份:1997
本文研究了以Corexit-9527分散剂分散,初始浓度为15mg/dm^3的胜利原油在海洋围隔生态系中的迁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原油的扩散混合,到第4天在围隔水体中呈均匀分布状态,实验前期细菌快速降解石油烃、悬浮......
[期刊论文] 作者:陈孝麟,庄栋法, 来源:海洋信息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蔡子平,庄栋法,等,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95
本文论述了不同浓度的0^#柴油污染海洋底栖围隔生态系后,在各相中的分布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柴油添加后20h,底质油含量与水体油污染含量成正相关;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
[期刊论文] 作者:唐森铭,陈孝麟,庄栋法,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1992
在分散剂作用下,围隔水体中浮游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减少,浮游植物因捕食压力不大而诱发“赤潮”.分散的原油在围隔水体中的生态效应变得不明显,细菌生物量和生产力在实验前期比对照组高,后期则随原油降解而波动,这表明微生物积极参与了原油的降解活动。实验揭示,......
[期刊论文] 作者:唐森铭,庄栋法,林昱,陈孝麟,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1993
前言 氮、磷和硅是海洋中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在开放水域,水体营养盐结构比较稳定.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封闭或半封闭水体内、跃层形成或水体较为稳定时,原来稳定的...
[期刊论文] 作者:唐森铭,林昱,陈孝麟,庄栋法,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95
于1992年9—12月,使用中尺度围隔装置(1.7m3)研究扰动的水体对赤潮浮游植物种类演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富营养化的围隔水体进行扰动可以改变水体中赤潮生物的演替次序,即甲藻......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庄栋法,陈孝麟,唐森铭,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94
从1990年以来,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临海陆基水池中,应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技术对赤潮成因作了几次探索性的研究。针对4次人为引发赤潮的中尺度围隔实验的部分结果,结合已......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唐森铭,庄栋法,陈孝麟,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
本文评述了1992年秋冬季在厦门进行的一次海洋围隔生态系实验的结果。实验重现了围隔水体连续富营养引发了甲藻赤潮的现象。间歇性的供给无机氮,不会影响浮游植物演替的顺序,但会导致甲藻赤潮出现时间长短和优势种的差异。实验结果还表明,演替过程对甲藻赤潮的形成起着......
[期刊论文] 作者:蔡子平,庄栋法,陈孝麟,唐森铭,林昱, 来源:台湾海峡 年份:1995
本文论述了不同浓度的沙柴油污染海洋底栖围隔生态系后,在各相中的分布及其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柴油添加后20h,底质油含量与水体油污染含量成正相关;菲律宾蛤行(Ruditapesphilippi......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陈孝麟,庄栋法,唐森铭,林荣澄, 来源:海洋与湖沼 年份:1992
1990年5月12日—7月底,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一次对厦门西海域水体富营养而引发赤潮的围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厦门西海域已经处于中营养水...
[期刊论文] 作者:庄栋法, 陈泽夏, 许木折, 吴瑜端, 李法西,,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2004
河口活性硅酸盐除了被稀释和被吸收外,有没有进行明显的无机化学转移?一直到最近几年,仍然是国际上争论的问题。 我们已在本研究第Ⅰ篇报导了河口活性硅含量分布;河水与...
[期刊论文] 作者:陈泽夏,庄栋法,许木折,吴瑜端,李法西,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1979
在本研究第二篇中,我们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发现海水中Fe~(+++)或Al~(+++)离子在适当pH条件下生成Fe(OH)_3或Al(OH)_3胶体沉淀后,对活性硅有相当大的吸附能力;同时还通过吸...
[期刊论文] 作者:林昱,陈孝麟,唐森铭,林荣澄,庄栋法,吴省三,蔡子平,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年份:1993
1991年春秋两季,在厦门的临海陆基水池中进行了两次海洋生态系围隔实验,对海水中可溶性锰与赤潮发生规律大小的关系作探索性的研究。实验时人为地引发了中肋骨条藻(Skeletone...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