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7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庄建琦, 来源: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年份:2011
震后泥石流成为灾区最为严重的灾害类型之一,直接影响到灾后重建和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针对震后环境条件下泥石流形成特征,以震后松散物质异常丰富环境条件下泥石流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朱熠,庄建琦,, 来源: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2006
城市游憩商业区集中提供着城市的游憩功能, 是城市游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逐渐成为新兴的商业地域类型。对RBD的内涵进行了拓展,提出了RBD的三个特性及三种形成方式。并...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崔鹏,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09
泥石流沟谷发育阶段的判定是进行泥石流预测、评价和防治的第一步,它影响着泥石流发生的规模与频度。利用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选取流域地貌上的面积、主沟长、沟床比降、山坡平......
[期刊论文] 作者:李威, 庄建琦, 王颖,, 来源: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2018
强降雨和灌溉导致黄土强度劣化并发生饱和破坏现象,进而诱发黄土滑坡,给当地带来严重的灾难。饱和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根据水头饱和与反压饱和相结合的原理,利用...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葛永刚,,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9
5.12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对灾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损失巨大。以重灾区都汶公路沿线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利用遥感影像解译和土地利用资料,探讨了地震引起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方式和特征,次生山地灾害以移动破坏、......
[期刊论文] 作者:葛永刚,庄建琦, 来源: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2009
5.12汶川地震造成灾区地质灾害广泛发育,土壤侵蚀剧烈,极大地破坏了灾区环境,改变了灾区自然环境演化的进程。通过实地调查与观测,并结合遥感资料数据,分析了岷江上游都江堰-汶川河......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葛永刚,, 来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年份:2012
全球变化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效应,土壤侵蚀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环境效应之一。选择生态极其脆弱区小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影像和雨量站点获取3期土地利用和降雨变化信息,...
[期刊论文] 作者:崔鹏,王道杰,庄建琦, 来源:四川省水土保持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年份:2007
泥石流扇形地是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但其土壤层次结构不合理,物理结构性差,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均不足1%,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低。本文针对扇形地本身的地形...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崔鹏,郭晓军,, 来源:灾害学 年份:2013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自然现象,每年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到山区的经济发展。合理的预报成为一项经济有效的重要减灾手段,但是对于泥石流汇流过程的预报...
[期刊论文] 作者:郭晓军,王道杰,庄建琦,, 来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年份:2010
为探索干热河谷泥石流多发地区的降雨产流机制,选择地处云南省东北部干热河谷区的蒋家沟流域,利用径流小区野外双环下渗试验的结果,确定径流小区中各土壤水文类型,根据蒋家沟...
[期刊论文] 作者:彭建兵,崔鹏,庄建琦,, 来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年份:2020
川藏铁路对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作为世界铁路史上最难修建的铁路工程,其施工建设与长期运营面临许多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地质安全风险问题最严峻。基于地球系统科学思想对川藏铁路穿越的青藏高原廊道面临的工程......
[期刊论文] 作者:裴来政,刘应辉,庄建琦,, 来源:公路 年份:2010
都汶公路是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生命线”。在汶川地震及次生地质灾害的共同作用下,都汶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交通中断,严重阻碍了抗震救灾和灾后...
[期刊论文] 作者:裴来政,刘应辉,庄建琦,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年份:2010
在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的共用作用下,地震灾区的道路损毁非常严重。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及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地震灾区道路的抢通以及恢复与重建工作。都汶公路是汶川地震...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葛永刚,陈兴长,, 来源:工程地质学报 年份:2012
震后泥石流松散物质显著增多,临界雨量降低,导致泥石流暴发频率增加、规模增大,从而使震后灾区泥石流堵江事件频繁发生,给灾区带来严重的二次灾害。为了评价震后泥石流堵江概...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彭建兵,张利勇,, 来源: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年份:2013
黄土地区浅层滑坡发育非常广泛,由于其具有分布规律性差、前期变形迹象小、分布范围大、面小点多等特征,目前还无法进行有效预测,因此给黄土地区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根据无限边坡模型,结合降雨入渗-土体强度衰减规律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不同降雨......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崔鹏,葛永刚,洪勇,,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9
利用云南东川国家泥石流野外观测站对蒋家沟30场泥石流的观测资料,通过对降雨观测数据和泥石流资料的分析,研究了降雨与泥石流总量的关系。将降雨指标分为间接前期雨量、直接...
[期刊论文] 作者:杨伟,崔鹏,庄建琦,张建强,,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12
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泥石流,给山区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为了更好地对泥石流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危险性进行预测,通过野外取样对泥石流堆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并对...
[期刊论文] 作者:胡凯衡,游勇,庄建琦,陈晓清,, 来源:地理科学 年份:2010
汶川大地震的同震次生灾害以滑坡、崩塌居多,泥石流相对较少。但地震导致滑坡、崩塌为震后泥石流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来源,使得地震灾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多次暴发了大面...
[期刊论文] 作者:庄建琦,游勇,陈晓清,裴来政,, 来源: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2012
震后诱发的大量崩塌滑坡松散物质,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固体物源,使得震后灾区泥石流一直处于群发、频发状态。这些松散土体由于扰动强度大,属于宽级配弱固结土体...
[期刊论文] 作者:张建强,崔鹏,向灵芝,庄建琦,,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年份:2010
根据地震诱发的崩塌具有数量大和成区分布的特点,将研究区北川苏宝河流域划分为211个子流域,评价选取子流域的平均高程、最大高差、平均坡度、距离河流距离、沟谷密度和岩石...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