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63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黄国滋,赖兆祥,庞式,何玉媚,,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08
介绍了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多年试验研究及生产总结的英红九号茶树高产栽培技术,包括茶园开垦种植、水肥管理、茶叶采摘、茶树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刘化平,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1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邮编:510640,电话:020-87590503)、广东省仁化县农业局共同选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丹霞1号茶",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刘化平, 来源:农村百事通 年份:2011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邮编:510640,电话:020—87590503)、广东省仁化县红山镇人民政府共同选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丹霞2号茶”.前不久通过了广东省品种审定。...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19
由广东省茶叶学会主办的"粤茶杯"广东省第十三届茶叶质量推选活动(红茶、绿茶),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梅州、清远、韶关等我省主要茶产...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19
由广东省茶叶学会主办的粤茶杯广东省第十三届茶叶质量推选活动(红茶、绿茶),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梅州、清远、韶关等我省主要茶产区...
[期刊论文] 作者:茗叟,, 来源:广东茶叶科技 年份:1985
黑叶水仙是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六十年代初期,从凤凰水仙群体中分离选育出来的无性系品种。其以易栽种,生长齐,产量高,制性广,品质优,抗性强而独树一帜,与群体品种比较...
[期刊论文] 作者:赖兆祥,黄国资,陈海强,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07
广东陈香茶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自行研制、开发的产品,具有内质滋味醇厚、爽滑回甘并有独特的陈香;汤色红浓;叶底楮红。产品上市至今,产销两旺。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无污...
[期刊论文] 作者:黄国资, 赖兆祥,, 来源:中国茶叶 年份:2011
英红九号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的大叶早芽良种,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对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200kg以上。2007年起用...
[期刊论文] 作者:本刊编辑部,, 来源:广东茶叶科技 年份:1987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引种驯化培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英红一号,1987 年1月被全国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全国茶树良种。英红一号具有生长势强,经济性状好,产量高...
[期刊论文] 作者:郑春芬,, 来源:植物杂志 年份:1993
1992年秋,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进行了喷施高美施(UA-102,下同)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品种为云南大叶,9年生茶园.设6个处理,3次重复,共18个试验小区.每个小区0.025亩,随机...
[期刊论文] 作者:孙少伟,, 来源: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1992
五岭红是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1971年冬以红茶品种英红1号(华茶47号)为母系,利用茶树异花授粉杂交诱变和基因重组的特性选育出来的优良茶树新品种。经省内茶区及广西、...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06
由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在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四届国家职业资格评茶员(中、高级)培训班,全体学员经授课老师...
[期刊论文] 作者:梁镜财,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2003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仙湖名优绿茶生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于2003年7月通过了由广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项目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1)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卫华, 来源: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1997
红茶类名茶—金毫茶研制成功由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的广东省“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广东省农科院重点科技项目“金毫茶采制工艺技术研究”,最近在广州通过了广东省科季...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农业装备 年份:2012
9月25日,由英德市农机事业管理局与市茶业协会主办、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协办的"英德市茶叶机械化生产技术专题研讨会"在广东省茶叶研究所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农科...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家贤,曾佛桂,林友欣,苗爱清,何玉媚,,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1993
我国出口的大叶种红碎茶,以浓、强、鲜突出而著称,但香气稍逊,竞争力受到制约。为此,我所从五十年代始,引进印度阿萨姆种,经驯化育成国优红茶良种“英红一号”,其红茶香气方...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家贤,曾佛桂,等, 来源:广东茶叶 年份:1993
我国出口的大叶种红碎茶,以浓、强、鲜突出而著称,但香气稍逊,竞争力受到制约。为此,我所从五十年代始,引进印度阿萨姆种,经驯化育成国优红茶良种“英红一号”,其红茶香...
[期刊论文] 作者:李家贤,曾佛桂,林友欣,苗爱清,何玉媚,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1993
[期刊论文] 作者: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来源:广东茶业 年份:2003
茶树生长需要水分,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来源有降雨和地下泉水.我国茶区年降雨量基本在1200mm-1800mm,基本上符合茶树对水生长的要求,但是出于降雨量分配不够均匀,也常常出现名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