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师翱翔,,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89
根据血清学反应原理,采用琼脂凝胶双扩散法检测稻田蜘蛛11种,对稻纵卷叶螟成虫有阳性反应的蜘蛛5种,对幼虫有阳性反应的有3种。拟环纹狼蛛和斜纹猫蛛阳性反应率较高,前者对稻...
[期刊论文] 作者:师翱翔,罗善昱,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对褐稻虱生物型的鉴定,比较分析标准苗期致害性鉴定法,蜜露量测定和成株期致害性鉴定法的结果,以标准苗期致害性鉴定法最为简便、准确,建议以该方法为主,若虫存活率测定为辅,作为褐......
[期刊论文] 作者:隽, 来源:福建农业科技 年份:1993
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师翱翔等对广西药用野生稻进行了苗期抗性筛选。鉴定197份材料,对白背飞虱具有免疫和表现高抗水平的有117份,占59.4%。...
[期刊论文] 作者:韦素美,罗善昱,黄凤宽,李青,师翱翔,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8
鉴定1993~1997年广西水稻区试新品种及苗头材料对稻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表现,国粳4号、桂引901、90—572和恢77等12份材料抗至中抗稻褐飞虱田间种群和室内生物型Ⅱ。其中恢77和90—572还中抗孟加拉型。国......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罗善煜,师翱翔,韦素美,黄凤宽, 来源:广西植保 年份:1997
1 褐稻虱是亚洲水稻的大敌,严重地威胁水稻生产。由于水稻孕穗以后,虫口急剧上升,在水稻后期用药不当,环境谷物易受污染。同时还因天敌被杀伤,造成害虫发生再猖獗。国际水稻...
[期刊论文] 作者:师翱翔,罗善昱,韦素美,黄风宽,李青,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对褐稻虱生物型的鉴定,比较分析标准苗期致害性鉴定法,蜜露量测定和成株期致害性鉴定法的结果,以标准苗期致害性鉴定法最为简便、准确,建议以该方法为主,若虫存活率测定为辅,作为褐......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罗善昱,师翱翔,韦素美,黄凤宽,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4
从1979年起,调查监测广西以至我国主要稻区的褐稻虱生物型,至今除四川稻区的褐稻虱仍属生物型1以外,其他稻区多由生物型1转变为生物型2占优势,即合Bph1抗性基因的Mudgo和IR26由抗虫变为感虫,并发现在云......
[期刊论文] 作者:罗善昱,韦素美,师翱翔,李青,黄凤宽,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5
通过苗期与成株期的抗性测定以及田间虫口密度调查和抗虫机制的观察,桂引901、桂青野、国粳4号3个广西水稻新品种均抗褐稻虱生物型Ⅱ,属抗生性机制,品种对褐稻虱田间种群控制作用明显......
[期刊论文] 作者:师翱翔,罗善昱,黄辉晔,韦素美,吴妙燊, 来源: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1992
鉴定广西药用野生稻197份材料,对白背飞虱具有免疫和表现高抗水平的有117份,占59.39%。其他亦为抗至中抗。抗性机制属非嗜食性和抗生性类型。更多还原...
[期刊论文] 作者:罗善昱,韦素美,黄辉晔,黄凤宽,师翱翔,,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从广东农科院引入的抗蚊一号室内盆栽鉴定和大田多点试种均表现高抗蚊性.区内8个试点种植,在79次调查中,52次没有发现标葱,平均标葱率为0.29%,最高标葱率仅6.8%。对比品种最...
[期刊论文] 作者:黄凤宽,黄辉晔,韦素美,师翱翔,罗善昱,李青,,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2
本研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播种期和施药量对稻瘿蚊种群及产量的影响。初步明确播种期是影响稻瘿蚊种群及稻产量的重要因素,播种期适当提前可减少农药的使用...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罗善昱,韦素美,黄润清,师翱翔,黄辉晔,,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1
十年来的鉴测结果表明.广西南宁、玉林、桂林三地区的褐稻虱已由过去生物型Ⅰ逐步向生物型Ⅱ转变,其对测定的鉴定品种Mudgo和IR26的为害程度已由原来1—3级转变为7—9级,即由...
[期刊论文] 作者:黄凤宽,罗善昱,韦素美,师翱翔,黄辉晔,李青, 来源:广西植保 年份:1992
本研究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和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控制指数(Index of population Control IPC),探讨了不同品种对稻瘿蚊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瘿蚊成虫在汕优桂99上...
[期刊论文] 作者:黄凤宽,罗善昱,黄辉晔,师翱翔,韦素美,李青,,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2
3年试验结果,每亩秧田用5%益舒宝1.6公斤,在稻瘿蚊成虫羽化后3天施药,防治效果达93.9%,与每亩用3%呋喃丹6公斤的效果相当。经防治的秧苗移植于本田,其后效仍达67.9%。秧田施药一...
[期刊论文] 作者:黄辉晔,韦素美,黄凤宽,师翱翔,罗善昱,李青, 来源:广西植保 年份:1992
25%噻仲乳油(原名扑虫威1号)和30%噻混乳油(原名扑虫威2号)是江苏无锡惠山农药厂生产的用于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的农药试产品。为探讨该农药的防治效果,1990年我们进行了其对白...
[期刊论文] 作者:李青,罗善昱,韦素美,黄辉晔,师翱翔,黄凤宽,黄润清,, 来源:广西农业科学 年份:1992
引进国际水稻遗传评价试验网的材料进行抗虫性鉴定,分别筛选出一批抗褐稻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部分兼抗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的水稻材料,可供抗虫抗病育种选...
[期刊论文] 作者:孙恢鸿,农秀美,黄福新,陈永惠,李清标,罗善煜,韦素美,师翱翔,黄辉晔,黄凤宽,李青, 来源:广西植保 年份:1991
1981~1990年,笔者以国际稻白叶枯病圃和褐稻虱圃的材料为主,先在历年各自抗性鉴定基础上,选出抗性材料进行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在784个品种中,具有双抗品种327个,可作水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