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3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沈扬, 来源: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0
左志南的研究打通了宋代禅史和诗史的关节,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个个案为线...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作为临济宗黄龙派门人的黄庭坚,其颇具探索、践行禅学修养的自觉意识,其禅学修养路径是通过反观自身以明了自身本有之真如自性,然后通过对此真如自性的护持,最后达到随缘任运...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苏轼思想复杂,探讨他对佛道思想的理解及融通方式,是研究其思想形态的关捩点。从对其诗文的细读分析中可以看出,苏轼将道家相生相待的理论与佛教的相对主义实现了对接,其会通...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学界对于白居易的诗风多以“浅切”概括之,但如果仔细考察白居易的作品,特别是其晚年作品,我们会发现,随着他思想的转变和中隐思想的提出,他的诗歌理论发生了转变。与之相适...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求索 年份:2010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学术广取博收。对其诗文之解读及相关文献之考察后发现,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具有“藉教悟宗”之特点。本文立足于王安...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对于作家诗论的解析不可脱离其知识构成凿空而论,解析吕本中"活法"说的形成与内涵亦是如此。吕本中的理学修养深刻影响了其诗论的形成与发展,其"活法"说的提出即是吕氏将理学修养......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历来论者多认为苏轼尊崇白居易之原因在于二者出处进退的相似,但通过对白苏知识构成的解析可以发现,二者受佛道思想影响甚深,在认同佛教般若空观基础上,受道家相生相待观物方...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11
《圆觉经》学理性的修行体系影响深远,其论证方式及特点为禅宗所继承,是禅宗极富辩证色彩思想的一种理论源泉。《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经》,唐佛陀多罗译...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黄庭坚思想的构成与其对佛教理论的学习关系紧密,这也影响到了其诗歌创作。其中"静观"这一佛禅观照方式对其思想的影响尤为显著,投映在创作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表达对"真如"......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14
江西诗派诗人的诗学思想具有理禅渊源,亦有融通儒释的自觉意识,其学禅特点及融通儒释的具体方式,与黄庭坚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是儒释整合文化发展趋势的表现,也是他们选择黄庭坚作为......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13
江西诗派诸诗人对诗歌创作思维极为重视,而其理禅兼修的学术渊源使其观照外部世界的“活观”成为其诗歌创作思维论的核心。这种兼具儒释特色的活观照物的方式进入诗歌创作思维......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2014
江西诗派所面临的诗歌语言系统无法在短期内丰富拓展的窘境,造就了其强调精研诗歌具体技法的诗论特点,其目的乃在于通过具体技法的精研而达到挥洒自如的创作境界,即“锻炼而归于......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20
北宋中后期文人学佛之变化,乃文化整合趋势的一种表现。较之北宋前期,该时期文人学佛方式与关注焦点皆发生了变化,学佛路径由借教悟宗转而为明心见性,关注焦点从服膺般若空观...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中国韵文学刊 年份:2012
2010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尚永亮先生等著《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以下简称“尚著”)一书,该书首次以元和诗人群体的传播接受为研究对象,分为上下两卷,通过......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张九成理学思想特点鲜明,被黄宗羲视为"陆学之先",其理学思想体系构建完整,从"天人一心,本无彼此"的修养工夫的立论,到内省慎独学说的发明,张九成建构起了一个兼具儒释特色的体用......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7
白居易的诗歌中,浓郁感伤和知足保和、委顺任化的诗作占相当大的比重,感伤与摆脱感伤也构成了白居易人生和文学创作的两大主题。从其心路历程的发展变化看,早年形成并伴随着...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学界对于白居易的诗风多以"浅切"概括之,但如果仔细考察白居易的作品,特别是其晚年作品,我们会发现.随着他思想的转变和中隐思想的提出,他的诗歌理论发生了转变.与之相适应,...
[学位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四川大学 年份:2010
北宋中後期诗歌流变有着复杂之原因,与当时文苑、儒林合流的发展趋势关系密切。北宋中期以来,文化的繁荣使文化整合成为了必然之趋势。而北宋以来佛教的发展及其影响力的进一...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21
胡安国《春秋传》继承程颐观点而又有所突破,首先从主体心体先验的角度,强调“心”在解经中的作用,同时以心体之先验作为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会得圣人之意的关键。以基于“夫妇,人伦之本”的家庭作为历史单位,以源自于此的父子、君臣之义是否被遵循作为观照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左志南,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6
摘要:張九成理学思想特点鲜明,被黄宗羲视为“陆学之先”,其理学思想体系构建完整,从“天人一心,本无彼此”的修养工夫的立论,到内省慎独学说的发明,张九成建构起了一个兼具儒释特色的体用咸备的思想体系,是二程之后理学向“心学”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张......
相关搜索: